據新華社報道,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五年多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一帶一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產業(yè)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參與各方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不斷增強。
一系列數據,就是一個個具體的實證。到目前,中國與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超過1.4萬列,中國與沿線國家簽署了100多項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文件,中國人民銀行與多邊開發(fā)機構開展的聯合融資已累計投資超過100個項目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國與57個沿線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在35個沿線國家建設了43個中醫(yī)藥國際合作基地,2013年-2018年中國企業(yè)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
這些都無可辯駁地表明,“一帶一路”合作對象越來越廣泛,“鋼鐵駝隊”等設施規(guī)模越來越大,貿易通道越來越暢通,民心越來越相通、產業(yè)合作勢頭越來越好,涌現了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成果。各領域、各層面的良好合作成果與積極合作態(tài)勢,都證明了“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不斷突破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陰霾”,不斷打破“一家獨大”“債務陷阱”等謬論,證明了“一帶一路”的蓬勃生命力。
最是理念贏人心。2018年,習近平主席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時明確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不以意識形態(tài)劃界,不搞零和游戲,只要各國有意愿,我們都歡迎。在這個理念下,“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朋友圈”,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已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屬于世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和方略。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fā)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前進之中的“一帶一路”,存在問題與挑戰(zhàn),更充滿機遇和條件。隨著更多國家加入、更多力量參與,隨著時間推移和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一定會走深走實,行穩(wěn)致遠,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chuàng)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潔之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fā)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景帶來更多光明,為沿線國家人民和國際社會帶來更多福祉。“一帶一路”必將為世界呈現更多驚喜與奇跡,有力推動世界歷史發(fā)展、文明繁盛和人類進步。(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426/1041908.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