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申遺
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規(guī)范網絡視聽節(jié)目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部門3月22日下發(fā)通知,進一步規(guī)范網絡視聽節(jié)目傳播秩序。通知要求,所有節(jié)目網站不得制作、傳播歪曲、惡搞、丑化經典文藝作品的節(jié)目,不得擅自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jié)目、網絡原創(chuàng)視聽節(jié)目作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節(jié)目片段拼接成新節(jié)目播出,不得傳播編輯后篡改原意產生歧義的作品節(jié)目片段。
文化和旅游部
4月8日上午,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統(tǒng)籌規(guī)劃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旅游業(yè)發(fā)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游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
4月19日(意大利當地時間),我國四個項目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的正式授牌。這四個項目分別是:甘肅迭部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tǒng)、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tǒng)、中國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廣西龍勝龍脊梯田、福建尤溪聯合梯田、江西崇義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和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至此,我國有15個項目進入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讀書日
4月23日是“世界圖書日”,全民閱讀活動在中國如火如荼開展。全國所有省區(qū)市都開展了全民閱讀活動,400多個城市常設讀書節(jié)、讀書月。這一天,已成為所有愛書人的共同節(jié)日。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fā)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fā)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豐富了對人類文明起源的認知,并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有了總體認識。
北京市實體書店新政
7月17日,《北京市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fā)展的實施意見》發(fā)布。通過采取多項有力措施,到2020年,北京將逐步在全市建立起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遍布京城的實體書店發(fā)展新格局。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8月11日在北京揭曉,7個獎項共34篇(部)作品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系7個獎項評委會77位評委從全部參評作品中經過認真審讀研判,通過五輪記名投票遴選出來。最終獲獎的34部作品可以代表2014-2017年度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堪稱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
文物保護利用改革
10月9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辦新聞發(fā)布會,對《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進行解讀。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這是中央全面部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的指導性文件,是切實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的總抓手。”
春天的故事
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公布了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表彰對象名單。其中,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蔣子龍、謝晉、路遙、樊錦詩七位文藝界人士獲得改革先鋒獎章。頒獎曲播放的是《春天的故事》。
內容參考:網絡資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