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對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概括。《準則》指出,“在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庸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現象屢禁不止,濫用權力、貪污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等現象滋生蔓延。特別是高級干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從《準則》對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的概括來看,黨內同志也應該能夠理解為什么黨中央要強調從嚴治黨了。
為了幫助大家對從嚴治黨有更加系統(tǒng)的全面的了解,我對從嚴治黨這一概念進行一下文獻梳理。從嚴治黨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強調的?我想從這個角度來講。必須要聲明的是,概念在文獻中的出現并不體現概念的實質內容和要求,否則有人會認為從嚴治黨從這個時候才開始提,是不是在沒提出的時候就不“從嚴”?不是。我作這點解釋和特別強調就是為了說明,這只是對文獻概念的梳理。需要指出的是,在從嚴治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強調“嚴”。
從我目前看到的黨的文獻來看(當然,這里也可能存在我的考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從嚴治黨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發(fā)出《關于農村整黨工作部署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從嚴治黨,堅決反對那種講面子不講真理,講人情不講原則,講派性不惜犧牲黨性的腐朽作風”。黨中央為什么要在1985年年底提出從嚴治黨?實際上,一個概念的提出或者一個理論名詞的產生,是有歷史背景和時代性的。1985年距離1978年改革開放也就幾年時間,但是黨內開始出現紀律松弛、違法亂紀等現象,因此,從嚴治黨這一概念在此時提出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的是什么?就是針對出現的問題。
1982年4月10日,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我們黨從來不回避問題,即使對于今天黨內存在的問題,《準則》對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也進行了概括。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自信和中國共產黨人光明磊落的品質。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面臨四大考驗,即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改革開放后,國內的人可以走出去,國外的人可以走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干部被腐蝕了,沒有經受得住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這些人丟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然,黨內更多的同志還是經受住了各種考驗的。
“南京路上好八連”官兵淳樸、厚道、艱苦樸素的作風體現得非常徹底,也保持得非常徹底。但是在改革開放后,卻有一些干部經受不住誘惑,被腐朽、墮落的觀念和思想打倒,其中突出的典型就是時任廣東海豐縣委書記的王仲,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貪污受賄,最終被依法判處死刑。
我們黨97年的歷史就是“嚴”字當頭的歷史,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黨向來對黨內出現的問題都能隨時保持高度警惕,而且給予嚴厲懲處。針對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問題,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進行全黨嚴厲的整風。黨的十三大報告也強調“從嚴治黨”,可見從嚴治黨被提到了更加高的高度予以重視。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怎么理解這句話?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來始終保持社會安定團結的局面,我們有信心相信,只要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長治久安的局面就能夠保持下去,人民群眾就可以安居樂業(yè)。因此,一定要從嚴治黨,不能讓黨內出問題,這是鄧小平同志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的語重心長的叮囑。1992年,在黨的十四大修改通過的黨章中明確提出,“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從嚴治黨”。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在黨章中寫入“從嚴治黨”,也能看出從嚴治黨被提到的高度。
以上是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要強調全面從嚴治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