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紅色歌曲是以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沂蒙老區(qū)的擁軍故事為題材的愛國歌曲的總稱,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后,作為紅色根據地的沂蒙老區(qū)聚集的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沂蒙山小調》《跟著共產黨走》等經典歌曲,新中國成立后又涌現了電影《紅日》插曲《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舞劇《沂蒙頌》主題歌《愿親人早日養(yǎng)好傷》等著名歌曲,近年來,又有大型情景組歌《沂蒙紅崖》等新作問世。經過收集整理,目前有完整譜記的沂蒙紅色歌曲總共100余首,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紅色歌曲譜系,在新時代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價值。
1、推進黨的建設的正氣之歌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國特色文化,其中蘊含著厚重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革命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有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沂蒙紅色歌曲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實踐的產物,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而且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傳承和升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和高貴精神品格,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紅色文化的重要信息載體。
沂蒙紅色歌曲所蘊含的沂蒙精神,正是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實施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的寶貴財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視察時就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來支撐。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奮斗目標,必須弘揚包括沂蒙精神在內的黨的優(yōu)良傳統,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沂蒙紅色歌曲的傳唱,能更好地把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新時代的要求緊密結合,貫穿到黨的建設全過程,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真正把對黨忠誠的品格傳承好,把實干擔當的精神發(fā)揚好,把一心為民的追求堅守好,把團結凝聚群眾的基礎鞏固好,在唱響紅色歌曲中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匯聚黨建能量。
2、堅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
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堅定文化自信,不僅關系到文化繁榮興盛,也關涉民族精神和國運興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基本前提。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容,體現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國共產黨97年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并且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和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歷程的認知。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始終貫穿著偉大的愛國奮斗精神。沂蒙紅色歌曲有許多不朽的作品,蘊含的紅色基因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革命傳統、道德品質與優(yōu)良作風,承載了充滿革命理想與信念的波瀾壯闊的年代記憶,我們從中能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在生活、戰(zhàn)斗、勞動、學習等各方面弘揚的民族精神,也能夠體會到老百姓與中國共產黨的魚水情深。一首首沂蒙紅色歌曲用優(yōu)美婉轉的旋律和質樸生動的語言講述了革命年代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后人能夠在還原革命歷史的過程中獲得更加直觀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與理解黨和人民攜手并肩、艱苦卓絕的紅色革命史。唱響沂蒙紅色歌曲,有助于使先輩們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無私無畏的堅定信念薪火相傳。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文化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就越加凸顯。沂蒙紅色歌曲在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道路上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支撐,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紐帶,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前進,不斷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創(chuàng)新力,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不竭動力。
3、滿足美好生活的精神供給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偉大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強,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來越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融入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實踐。
融入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實踐,意味著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精神和物質需求的變化,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有效促進精神供給和精神需求的良性互動與匹配,實現高質量的精神供給,適應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民歌,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密切相關,內容來自社會生活實踐。沂蒙紅色歌曲取材于沂蒙民歌,是詩與樂的高度結合,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表現了沂蒙人民不畏外寇、愛國愛家、勇敢樂觀的精神面貌,也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偉大革命勝利的可歌可泣故事藝術化為歌曲。沂蒙紅色歌曲,在創(chuàng)作上注重敘事真實、曲調優(yōu)美、民間普及的高度統一,在內涵上既來自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文化,又融入積極進取的紅色革命文化,在藝術品質上極力追求雅俗共賞,尤其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這正是沂蒙紅色歌曲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艱苦的革命年代,沂蒙紅色歌曲用悠揚的曲詞、婉轉的歌聲,為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增添了精神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發(fā)揮著指引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作用。
“心無百姓莫為官”,一心為民,是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帶領人民減租搞土改,翻身求解放,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興修水利,造福群眾,還是改革開放時期艱苦創(chuàng)業(yè),改善生活,共產黨人都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相信群眾,這一切,都為沂蒙紅色歌曲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歷史文化根基,也堅定了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思想根基。
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沂蒙紅色歌曲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大眾基礎,便于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接受,更容易產生共鳴,更好地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滿懷愛國、愛家之情和集體主義情懷,堅定不移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新鮮血液,勇于發(fā)揮沂蒙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4、繁榮先進文化的紅色基因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興盛的根本前提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文化是時代的產物,每個時期的文化都有深深的時代烙印,并在追隨和服務時代中實現文化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頂層設計、文化基礎設施、文化內容建設,都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物質基礎、精神儲備。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必須不忘本來、繼承傳統,還要面向未來,不斷創(chuàng)新。
沂蒙紅色歌曲產生于戰(zhàn)火紛擾的時代,始終本著一種積極向上、高尚誠摯的態(tài)度和方式傳達著革命情懷,經歷戰(zhàn)火風云和歲月崢嶸,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紅色對于中國人來說象征著喜慶和歡快,沂蒙紅色歌曲不僅僅象征著對革命勝利的希冀和期盼之情,還象征著烈士們的鮮血和不屈精神,象征著我們民族的魂、民族的不屈抗爭歷史,有著很獨特的紅色之美。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情操的熔爐。”音樂具有豐富和深刻的感染力,可以直接觸及人的內心深處和精神世界,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傳承沂蒙紅色歌曲,把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積極歌頌愛國主義傳統、事跡和新風尚,積極歌頌新時代人民、新時代社會風尚,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化創(chuàng)新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新時代的音樂創(chuàng)作,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傳承沂蒙紅色歌曲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主題立意,加強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不斷推出結合實踐、深入實踐、研究實踐、反映實踐的精品力作,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珍惜現在,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基礎工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獲得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內在動力。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高揚主旋律、發(fā)力主戰(zhàn)場、建功新時代,唱響沂蒙紅色歌曲,詮釋“立場堅定、愛黨愛軍、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抒寫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讓沂蒙紅色歌曲精神永存,激勵全民族為祖國建功立業(yè),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