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東漢時河南有個方士叫桓景于該日登山避災,其三是源于登高“辭青” 。
登高其實是源于遠古時古人對山岳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流行開來。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jié)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登高避災之說法始于東漢,當時河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然而,《續(xù)齊諧記》不過是一部志怪書,連作者自己也沒有把它視作史實 ?;妇氨転牡膫髌婀适?,在社會上造成了影響,東漢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jié)氣。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jié)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