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周恩來歷來嚴格要求親屬,一律不容許搞特殊化。他自己帶頭,并要求高級領導干部要做出表率。他在講“親屬關”時指出:“對親屬,到底是你影響他,還是他影響你,一個領導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得不好,你不能影響他,他倒可能影響你。……我呼吁我們的領導干部,首先是我也在內(nèi)的這四百零七個人應該做出一點表率來。不要造出一批少爺。老爺固然要反對,少爺也要反對,不然我們對后代不好交代。”
總理同胞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早逝,他與三弟恩壽情同手足。恩壽解放前經(jīng)商,為我黨提供過不少經(jīng)費。解放后安排工作到內(nèi)務部,總理指示職務要安排得盡量低些,因為他是我弟弟。后恩壽胃有病,不能正常上班,總理又指示要辦退休,不上班就不能領國家工資。曾山部長執(zhí)行得慢了些,總理又嚴厲批評說:“你不辦,我就要給你處分了。”
他從不把權(quán)力用于照顧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幾個堂兄弟的晚輩們,對他們明確規(guī)定和實行了十條家規(guī):一是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看看;二是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住宿費由他支付;三是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者自己買飯菜票,沒有工作者由他代付伙食費;四是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許請客送禮;六是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七是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八是生活要艱苦樸素;九是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周恩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建國初期組建政務院,很多黨內(nèi)外人士都推薦鄧穎超到政務院擔任部長,總理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我當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職! ”全國婦聯(lián)恢復之際,大家又推薦鄧穎超擔任主席,他還是不同意。1955 年評定工資級別時,鄧穎超本來定為五級,周恩來又“出面干預”,把她下劃定為六級。1959 年國慶節(jié)上天安門城樓的名單里,本來有鄧穎超的名字,他看到后又劃掉了。1974 年12 月籌備全國四屆人大會議時,毛澤東同志把組閣的人事大權(quán)交給了周恩來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議安排鄧穎超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并得到了毛澤東的親筆批準,周恩來壓下了毛澤東的這個批示,又一次限制鄧穎超“升官”。直到總理逝世后,鄧穎超才擔任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職務。1982 年4 月,鄧穎超對侄輩們說,現(xiàn)在我當副委員長,又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這些工作都是黨分配的,如果你們的伯伯在世,他是一定不會讓我擔任的。”
三
周恩來曾多次表示:“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斗,團結(jié)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這是他對工作的態(tài)度和對人民的感情真情流露?! ?/p>
革命戰(zhàn)爭年代,周恩來忘我的工作,為建立新中國做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作為一個大國的總理,要管理的事務更加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工作的繁忙程度是無法用筆墨描寫的。對于此,李先念在《和人民一起——紀念周恩來同志》一文中概括了周恩來一生勤奮工作的精神,他說:“周恩來同志勤奮刻苦的工作精神,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在‘文革’以前的幾十年中,他平時每天工作都在12 個小時以上,有時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專心一意,日夜操勞。……中國共產(chǎn)黨確實因為有周恩來同志而增添了光榮,中國人民確實因為有周恩來同志而增添了自豪感。”總理作為人民的公仆,為人民無私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和才華,可以說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墒?,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際所惦念的仍然是死后如何為人民服務,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由于 “左”的錯誤和自然災害的影響,1959 年至1961 年國民經(jīng)濟極其困難,糧食大幅度減產(chǎn),城鄉(xiāng)糧食供應普遍緊張,大批人患浮腫病,甚至非正常死亡。1960 年春夏之交的存糧,北京只能供銷7 天,天津只能供銷10 天,上海幾乎沒有大米庫存。面對如此嚴峻的“糧荒”形勢,周恩來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一面參與調(diào)整農(nóng)村政策,恢復和發(fā)展糧食生產(chǎn),下決心大量進口糧食,一面親自組織安排糧食的調(diào)運工作。據(jù)文獻檔案記載, 1960 年6 月至1962 年9 月的兩年4 個月中,周恩來同志關于糧食問題的談話就有115 次。從現(xiàn)存的總理辦公室退給糧食部辦公廳32 張表格中,周恩來改動的筆跡有994處,僅《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度糧食生產(chǎn)產(chǎn)量和征購的估算》這張表格,周恩來用紅藍鉛筆做的標記就多達145處,調(diào)整和修改數(shù)字40 處,批注數(shù)字70 處,批注文字7處,在表格旁邊計算數(shù)字6 處,真實地再現(xiàn)了周恩來關心人民疾苦的拳拳愛心。
1972 年5 月18 日,周恩來被確診患了膀胱癌。得了絕癥之后的周恩來,依舊完全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殫精竭慮地用病危之軀支撐共和國的大廈,化解黨和人民的危機,盡其所能地減輕“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偫碛袝r還堅持連續(xù)幾天每日工作24個小時,直到1974 年6 月1 日才住進醫(yī)院。周恩來在生命的最后19 個月里,一面治療(包括輸血89 次,做大手術6 次,小手術8 次),一面工作(包括在黨的“十大”作政治報告,在全國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會見外賓63 次,與人談話233 次)。有時躺在病床上一邊輸液一邊工作,有時甚至在輸液過程中拔掉針頭去工作,體重由原來的130 斤下降到只有幾十斤……說總理為人民操勞至死,決非虛言。
偉大的人格如河漢星辰,直可穿越時空而光芒長存。當年,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接受采訪時感慨:是周恩來的人格力量說服了我。今天,在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zhàn)略的征程中,我們總是常常想起他、念叨他,從他光輝的一生中感悟到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
作者:羅元生,男,1969年10月生,安徽宿松縣人,中共黨員,現(xiàn)為中央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參謀。衛(wèi)生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碩士。業(yè)余時間致力于黨史、軍史的研究和寫作。著有《開國將帥的臨終時刻》《三位特殊的開國將帥》《王震與陶峙岳》《吃出戰(zhàn)斗力》《百戰(zhàn)將星王尚榮》《共和國首任總參謀長徐向前戰(zhàn)傳》《長征中的名戰(zhàn)名將》等,獲原總后勤部第六至十一屆軍事文學創(chuàng)作獎。魯迅文學院第32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傳記文學學會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