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立德樹人,關鍵在于求知,使真理明于人、道理曉于人、事理達于人。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一個人只有經(jīng)過學習求知和社會實踐,通過深刻思考和深切感悟,才能認清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到善惡有辨,擇善而行。
“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習主席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指明了方向。
強軍之道在得人,得人之要在樹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奪取戰(zhàn)場“制腦權”,離不開一支信念堅定、學識豐富、認知敏銳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應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zhàn),首先要用知識武裝頭腦,不斷追求真理、悟透道理、明辨事理,在持續(xù)的學習中提高自身能力,為戰(zhàn)場制勝做好本領儲備。
李大釗說過:“人生之最高理想,在求達于真理。”真理之于知識,如燈塔之于航船,閃電之于夜空。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追求真理,就要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成長成才的“指路燈”。
追尋真理之路,往往漫長而曲折。1922年,已是滇軍少將旅長的朱德看到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毅然脫掉馬靴、摘下軍銜,開始追尋革命真理。他幾經(jīng)周折,先是在上海找到陳獨秀,提出入黨要求,后來又決定去歐洲留學,接觸原汁原味的革命真理。在德國柏林,朱德遇到了比他小12歲的周恩來,再次提出加入共產黨的請求,最終走上踐行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道路。
朱德入黨,只是當年先輩們探尋真理的一個縮影。“寧可凍死餓死,絕不背離信仰”的羅瑞卿、“行乞”千里尋找黨組織的漆魯魚……為追求真理,無數(shù)仁人志士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都選擇堅定地走下去。這就是真理的魅力,這就是真理的力量。革命軍人唯有矢志不渝追求真理,不因路途遙遠而惰、不為困難挫折所阻,方能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
“道理,道之理也,是非曲直也。”真理需要去追,道理也需去悟。大道至簡,這四個字寫下容易、說出簡單,而真正悟懂悟通悟透,卻需要長時間讀書學習實踐,甚至需要終生去感悟。
悟道理,就是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把握得越準確,適應規(guī)律越自由。不懂得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即使一時獲益,最終也將招損。阿爾卑斯山上的意大利人,為了培植山北坡上的松樹,砍光了山南坡的松林。但沒想到,這樣竟把高山畜牧業(yè)基礎給毀了;更沒料到,這會使山泉在大部分時間內處于枯竭狀態(tài),雨季的山洪又更加兇猛地傾瀉到平原上。凡事不悟道理,盲目蠻干,勢必會遭遇走不出的泥淖、交不完的學費。只有深入學習,掌握正確的道理,才能形成正確的行動。
“若夫天地氣化,盈虛損益,道之理也。法之正事,事之理也。”道理為天地自然之理,事理則指社會人文之理。懂道理,明事理,才會人情練達、事半功倍。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明事理,就是要學習社會人文知識、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錢學森常說一句話:“事理看破膽氣壯,文章得意心花開。”這位在自然科學領域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在做人做事上同樣達到了十分高的境界。他心懷祖國,看淡金錢和榮譽,一心撲在事業(yè)上,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杰出典范。作為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就要像錢學森那樣立德立身立言,明事理于事業(yè),融小愛于大愛,在不懈追求強軍夢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三者既相互依存又互為補充,既相互融合又互為支撐。如果不求真理,立德樹人就失去了方向;如果不悟道理,學習求知就失去了目標;如果不明事理,人生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強軍事業(yè)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道有時,事有勢,何貴于道?貴合于時。何貴于時?貴順于勢。”因其時,順其勢,行其道,事業(yè)就會一帆風順。立德樹人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只要我們不懈地追求真理、悟透道理、明曉事理,強軍興軍的征途就將灑滿陽光。
(作者單位:軍委辦公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