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樣家電,一直深深影響了我,那么我一定選擇電視,我的成長一直伴隨著電視,而電視也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我。我是典型的80后,出生于1981年的浙江,那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電視機作為時髦產品正逐步進入每一個家庭,成為那個時代小康家庭的標配。
我對電視最初的印象應該是在我三歲左右,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隔壁家里總是有奇怪的聲音,鄰居正圍坐在一個方方的木頭盒子前面,那些奇怪的聲音就是從那個盒子里發(fā)出的,而且盒子里還有各種黑白的圖像。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電視機,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一直渴望也有這樣一個木箱子,可是外婆家里的條件不好,一直沒有買,那時買一個電視機可是一大筆消費。后來我看到隔壁的孩子,總覺得他特神氣,就是因為他有電視看。有時候故意和他套近乎,就是希望他請我去他家看電視。
后來我回到了我父母那兒,當時家里買了一臺14寸西湖牌黑白電視機,我一看見電視別提有多高興。那時剛剛推出一些動畫片,比如黑貓警長、葫蘆娃、鐵臂阿童木,還有剛剛拍攝的電視機《西游記》,每天一到節(jié)目播出時間,我就端著小板凳在電視機前面等候,有時候也很大方的邀請周邊的小伙伴來我家里看電視,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再后來,大概1988年左右,父親單位效益好,拿著幾年攢下的工資和獎金買了一臺三洋牌日本進口的彩電。這臺彩電質量很好,一直跟著我們搬了幾次家,從平房到樓房,再到市區(qū)的新樓房,一直沒舍得換,也一直能使用,這臺彩電帶給我太多童年樂趣,也導致我初中就帶上了眼鏡。
1999年我考上了大學,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求學、工作。家里條件更好了,父母買了我們家的第三臺彩電,那是一臺大屁股的海信電視,屏幕更大也更清晰。很快,這種大屁股的電視機就淘汰了,液晶電視開始上市了,電視越來越大,屏幕越來越薄,圖像越來越清晰,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豐富。2011年,我已經在北京工作成家,也買了一臺46寸的液晶電視,辛苦、節(jié)省了一輩子的父母也跟我看上了清晰美觀的大電視,別提有多高興了。再后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的他也像當年的我一樣,端坐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吹剿?,看到電視機,我就想起了那些過往的歲月,想起了那些美好和感動,想起了那些歡聲和笑語。
三十年來,電視機不斷地升級,我們所處的社會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一直沒有改變。從電視機里,我們看到了世界的變化,從電視機外,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看到了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富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