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中心一家手機店,銷售人員向顧客介紹中國深圳一家手機廠商生產的傳音手機(2017年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攝
遼寧沈陽北方重工集團工人在拆解出口到巴西圣保羅的盾構機(2016年1月28日攝)。近年來,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抓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開發(fā)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機遇,加快推進大型裝備出口,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中國制造”解決方案。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圖為6月27日拍攝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萬標箱級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摩羯座”。該船長400米,型寬58.6米,型深30.7米,最大載重量達19.7萬噸,是目前世界上尺度最長的船舶之一。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在杭州火車東站,乘坐從杭州至北京的“復興號”動車組G20次列車的乘客準備登車(4月10日攝)。“復興號”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2015年11月2日,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正式下線。裴 鑫攝(新華社發(fā))
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檢查高強度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的質量(2017年4月20日攝)。從2000年10月起,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研發(fā)特種玻璃,其產品先后用于神舟五號至神舟十號,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天宮一號、二號等多顆衛(wèi)星與航天器上。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2017年11月6日,中國科學院孵化的寒武紀科技公司發(f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適用范圍覆蓋了圖像識別、安防監(jiān)控、智能駕駛、無人機等人工智能的重點應用領域。新華社記者 殷 剛攝
5月23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項目——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吊裝順利完成,這標志著作為英國“華龍一號”核電項目參考電站的防城港3號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為進一步高質量穩(wěn)步推進工程建設奠定了基礎。新華社發(fā)
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是中國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yè)尤其是先進制造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得益于完備的產業(yè)體系、堅實的制造基礎和巨大國內市場,中國握緊先進制造“金鑰匙”,從跟跑為主,進入了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領跑在涌現的新階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