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初,我入伍來到第二故鄉(xiāng)——延慶縣西撥子鄉(xiāng)一個名為東溝的小山村,在那里度過了難忘的20年軍旅,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村民給我留下難忘的人生記憶,但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進京的路、進京的車。
九十年代初,我們從駐地進京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坐汽車從八達嶺繞山路經(jīng)居庸關(guān)到北郊市場,另一條是坐火車走老京張鐵路到西直門,不管走哪條路坐哪趟車,都會讓你感到身心疲憊,所以,我們都怕去北京。先說坐汽車,那八年,從延慶發(fā)往北郊的車上下午就一趟,為了能趕上車早點到北京辦事,我們必須提前一個小時到西撥子車站等車。夏天等一小時無所謂,畢竟塞外的太陽還不算毒,冬天那就慘了,車站處于山坡下的風(fēng)口,經(jīng)常是大風(fēng)夾著雪裹著沙石吹得你東搖西晃,不到二十分鐘腳手都麻木了。盼星星盼月亮終于上車了,車上人很多,只能扶著把手,站在過道里,車走平路還能站穩(wěn),當駛過八達嶺到居庸關(guān)這一危險路段,山高坡陡,站在車上如蕩秋千,當車從山頂往下盤旋時,站在車上你一定會有跳懸崖的感覺。再說這車,車里沒有空調(diào),冬天,車里人多還算暖和,夏天,車過了昌平環(huán)島,就明顯感到熱,還沒到北郊車站后背衣服就全濕透了。
雖說坐汽車辛苦點,但汽車速度快,大家都愿意坐??墒牵v地處于塞北,氣候復(fù)雜多變,入冬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雪天或大霧,有雪有霧就會封山封路,進京就只能改為坐火車了。
那十幾年,每天經(jīng)過駐地小站的短程火車僅有一兩趟,那車是又破又慢,說它破是因為它酷似“悶罐車”。這些車都是主干線路上淘汰的舊車,座椅和靠背上全是窟窿,連里面的海綿都裸露出來。車內(nèi)沒空調(diào),冬天坐在車上象坐在冰窖里一樣,必須穿上軍大衣。車上配套設(shè)施差,經(jīng)常停水停電,喝水洗漱上廁所都是問題,女廁所外經(jīng)常排著近一車廂遠的長隊,等到自己入廁時車也該到站了。說它慢是因為這車有點“老爺車”的味道。車沿老京張鐵路上走,車速很慢且逢站就停,猶如一只“蝸牛”在崇山峻嶺中爬行,遇有會車或緊急情況,必須停車避讓,車就會停在前不見村后不著店的山谷里,經(jīng)常是臨時停車一兩個小時,我們只有在車上打“勾雞”、侃大山來消磨時間。最麻煩的是上廁所,車一停,廁所就關(guān)了,別的事都可以扛一扛,這上廁所沒法扛,我們只有跑到山腳下的小樹林里就地解決,男孩子倒無所謂,要是大姑娘小媳婦的,那種羞澀勁兒是要多難堪有多難堪?。?/p>
1998年1月,八達嶺隧道穿越長城內(nèi)外,北京到八達嶺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快速路直達延慶城區(qū),“天塹變通途”,八年“艱苦卓絕”的“馬拉松式”進京旅程宣告結(jié)束,我和戰(zhàn)友們激動的緊緊擁抱在一起。京延快速路通車后,延慶到德勝門的長途919路開通,有大站快車、直達快車、直線車等多條線路運行,車型全部為豪華金龍大巴,全程開啟空調(diào)音響模式,上了車就舒服的昏昏欲睡,直達車全程走高速,一小時十分鐘就能到達市區(qū),一天兩個來回沒問題,真是上班辦事兩不誤。
喜訊是一個接著一個,2008年7月,奧運會開幕前,鐵路S2線試運行,“和諧號”像一條長龍穿越“四季花海”,我和戰(zhàn)友們又一次激動的熱淚盈眶。上了車會讓你耳目一新,柔軟的座位,潔凈的靠椅,就如同坐在飛機的特等艙里一樣,禮貌漂亮的服務(wù)員給你端茶送水,聽著音樂、打著瞌睡、做著美夢,一小時不到就會到達北京北站。
新時代新氣象新目標新希望。為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方便沿線群眾出行,京張鐵路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目前,連接關(guān)內(nèi)外的滾天溝巨大隧道工程已經(jīng)竣工,2019年12月,京張高鐵將全線開通,到時北京到八達嶺的時間僅為20分鐘,也就是說在車上吃盒方便面的功夫就到站了,那速度真是快趕上坐“火箭”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