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是2013年12月發(fā)射的月球軟著陸探測器,由四條腿的月球探測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月球車)兩部分組成,兩個部分都需要在月球軟著陸。按照我們的設(shè)計,探測器被月球捕獲后開始調(diào)整軌道,在距月表15公里的時候到達指定地點的上空,我們管那個地方叫洪灣,這個過程預(yù)計用一個星期來完成。逐漸接近月表的時候,本來要先著陸在紅旗上,沒想到它第一天就正式著陸了。
在月球上著陸有一定的危險,如果不是軟著陸就會直接砸在月表上摔得粉身碎骨。月球?qū)儆谡婵窄h(huán)境,降落傘毫無作用,所以探測器下面一定有一個發(fā)動機把它往上推,卸掉一部分下墜的力,讓它緩慢地下落。下降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要暫時停止移動,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探測器的四條腿無論哪一條砸到月表的坑洞里去都會造成前功盡棄的后果。著陸現(xiàn)場的照片資料無法回傳,因為照片傳輸?shù)降厍蛑辽僖?.3秒的時間,來回2.6秒,有這個時間它早就已經(jīng)落下去了,因此探測器必須智能判斷出合適的著陸地點。從距月表100公里的高度開始,我們要求“嫦娥三號”每下降100米就停下來一次,邊拍照邊選擇安全的著陸點,直到順利軟著陸月面。整個過程中它一共拍了4673張照片,每次停下來在同一個高度挪來挪去的軌跡我們都捕捉到了,這說明很難找到一個適合的著陸點。最終嫦娥三號在一個四平方公里的地方順利著陸了,起先我們以為很平,其實真的不平,里面有一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嫦娥三號的四條腿能夠都落在平地上實在是太秒了。
著陸器著陸以后要把兩根軌道搭在月球上,軌道成功搭建后著陸器會炸開鎖住月球車的各種鎖,讓月球車自動沿著軌道向下走,就這樣,月球車的六個輪子在月面上留下了清晰的輪印。然后我們讓月球車轉(zhuǎn)過頭來給著陸器拍照,再讓著陸器給它拍照,以證明“嫦娥三號”成功軟著陸。從我們實拍的照片資料中可以看到,在月亮上看地球就像在地球上看月亮一樣,都是彎彎的。
習(xí)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評價過嫦娥三號:“嫦娥三號任務(wù)圓滿成功,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類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國高度。我們把‘玉兔號’的足跡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華民族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刻在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光輝史冊上。”
著陸器上有四臺儀器,其中兩臺是國際上首次在月亮上使用的,一個是天文望遠鏡,一個是用來觀察地球的儀器。月球的夜晚有半個月那么長,所以在月亮上觀星一次可以看很久。我們借助這個優(yōu)勢發(fā)現(xiàn)了很多變星。變星指的是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wěn)定,經(jīng)常變化并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恒星,與太陽這種亮度幾乎固定的恒星有所區(qū)別。另外從月亮上觀察地球,整個地球都會呈現(xiàn)在人的視域內(nèi),能夠更好的把握地球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比如等離子體層(近似于環(huán)狀的電子濃度相當(dāng)高的區(qū)域)的變化。月球車上也安了四臺儀器,包括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等,有創(chuàng)舉意義的是月球車上放置了雷達。月球車在月面上移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月球地底的分層和結(jié)構(gòu),這是人類尚未得到的信息。比較可惜的是月球車只有白天能正常工作,到了晚上氣溫特別低,熬過長達半個月的夜晚以后,第二天月球車又工作了幾個小時就不聽指揮了,只有著陸器還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