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語粹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ǎn)生”。“倒逼”這一極富張力的術語,形象地道出了“問題意識”對于改革方法論的始源性地位。
●隨著問題不斷升級,改革方法論也必須與時俱進。舊的改革策略不夠用、不頂用、不能用,就需要尋找新的改革辦法。
●習近平改革方法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理論體系,它既是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針,又是我們探索深化改革方法論的嶄新起點。
●習近平改革方法論是一個系統(tǒng)完整、邏輯嚴謹、層次分明的科學體系,從其核心內(nèi)容來說,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的“元方法”、一般層次的“總方法”和具體層次的“子方法”。
我國的未來靠發(fā)展,發(fā)展的關鍵在改革,改革的成敗在方法。方法決定看法,方法決定做法,方法決定成敗。我國的改革越深入,改革的任務越繁重,越需要堅持科學的改革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發(fā)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改革方法論思想,形成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方法論體系。
問題意識是改革方法論的邏輯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ǎn)生”,改革方法論正是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倒逼”這一極富張力的術語,形象地道出了“問題意識”對于改革方法論的始源性地位。
改革源于問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哪里有問題,哪里就需要改革;哪里的問題牽動全局,哪個環(huán)節(jié)哪個領域問題突出,就對準哪里重點改革。
社會發(fā)展沒有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這是歷史發(fā)展的邏輯,也是改革的邏輯??v觀我國40年來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以問題為中心謀劃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是我國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經(jīng)驗。
改革就如同“治病開方”,“問癥確診”是前提。改革方法是否科學,改革措施是否管用,取決于是否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是否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是否對癥開方。比如,當“診斷”出中國的問題涉及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黨的建設體制、國防和軍事體制等各個方面時,習近平總書記開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子”:“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當“診斷”出經(jīng)濟問題主要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則開出了這樣的“方子”:“經(jīng)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當發(fā)現(xiàn)政府的問題既有不作為的問題,也有亂作為的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又開出了這樣的“方子”:各級政府“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xiàn)象”??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改革方法論,都是源于對中國問題的精準把握。
問題的展開與暴露是一個過程,問題的復雜程度決定了改革方法論的復雜程度。當代中國正處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問題已經(jīng)由表層進入深層。隨著問題不斷升級,改革方法論也必須與時俱進。舊的改革策略不夠用、不頂用、不能用,就需要尋找新的改革辦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fā)展,發(fā)展中的問題和發(fā)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復雜”,這個時候更加需要有新的改革思維、新的改革策略和新的改革辦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貫穿改革方法論始終
我們黨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方法論,從根子上體現(xiàn)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解放思想重在為改革破除固化的藩籬。實事求是重在探索改革規(guī)律,遵循改革規(guī)律,科學謀劃改革。與時俱進重在推進改革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運用新的改革方法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求真務實重在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務求改革取得實效。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貫穿改革方法論的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圍繞“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這一首要的基本問題,圍繞“如何認識改革、如何推進改革、如何評價改革”這一重要的策略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的每個組成部分、每個重要觀點、每個具體方法,都貫穿和體現(xiàn)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實質(zhì),都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新話,體現(xiàn)了堅持與發(fā)展、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
比如,過去強調(diào)“摸著石頭過河”,今天則進一步提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的”;過去強調(diào)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有錯誤馬上改,小錯誤不要變成大錯誤”,今天則進一步強調(diào)改革“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過去強調(diào)“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今天則進一步強調(diào)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過去強調(diào)“不爭論”“拿事實來說話”,今天則進一步強調(diào)“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等,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提出,既是解放思想的成果,也是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
總之,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的創(chuàng)立和形成,反映了我們黨理論上的新發(fā)展、思想上的新解放、實踐上的新突破,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改革規(guī)律的新認識、新把握。
改革永無止境,改革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永無止境。習近平改革方法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理論體系,它既是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針,又是我們探索深化改革方法論的嶄新起點。
“元方法”“總方法”和“子方法”構成改革方法論體系
習近平改革方法論是一個系統(tǒng)完整、邏輯嚴謹、層次分明的科學體系,從其核心內(nèi)容來說,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的“元方法”、一般層次的“總方法”和具體層次的“子方法”。
最高層次的“元方法”,指的是改革方法論的哲學基礎。如果將改革方法論視為一個金字塔結構的話,那么“元方法”居于金字塔的頂層。“元方法”是派生其他改革方法、決定其他改革方法的方法,其他任何改革方法都是從“元方法”中衍生出來的,都可以在“元方法”那里找到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來源和合理性根據(jù)。毋庸贅言,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的“元方法”,就是習近平改革方法論的哲學基礎。
比如: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和實踐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制定出一個好文件,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在于落實文件”。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觀點和系統(tǒng)分析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我們“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改革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協(xié)同性”。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要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抓住重點,圍繞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和期待,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突出經(jīng)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利益觀點和利益分析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改革的根本問題,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我們要始終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點與價值評價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兩個是否”的改革評價方法,即“把是否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改革發(fā)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fā)展成果”。
一般層次的“總方法”,即“管總”的改革方法,是為改革確定方向、立場和原則的方法。具體來說,包括指導改革的思想路線、工作路線和根本方法。比如,“照辯證法辦事”的唯物辯證的方法,“打破藩籬、沖破束縛”的解放思想的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實事求是的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方法,“走自己的路”的獨立自主的方法等,都屬于“管總”的改革方法。在改革方法論的體系結構中,“總方法”處在金字塔的中間,起著鏈接、樞紐、中介的作用。
具體層次的“子方法”,即指導改革的具體方法,屬于操作層面的改革方法,包括具體的改革策略、改革藝術、改革步驟,等等。“子方法”只針對改革的某一特定領域、特定問題,是“管分”的改革方法,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處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具有“接地氣”“操作性強”的特征。
具體來說,操作層面的改革方法,根據(jù)時間先后次序,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如何認識改革”的改革認知方法。“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的調(diào)查研究方法,“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的改革預見方法,“改革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的改革預期方法,“回過頭來看”的反思方法,屬于改革認知方法的范疇。二是“如何推進改革”的改革實踐方法。在改革進行之中,“怎么改”的問題是關鍵。“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探試方法,“加強頂層設計”的改革謀劃方法,“循序漸進推進改革”的節(jié)奏控制方法,“分清輕重緩急,不失時機地推進各項改革”的時機選擇方法,“中央要有權威”的局勢掌控方法,“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的風險管控方法,“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的改革動員方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改革攻堅方法,“壓倒一切的是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營造方法,屬于改革實踐方法的范疇。三是“如何評價改革”的改革評價方法。在改革措施落地之后,效果是好還是壞,是繞不開的問題。“三個有利于”確定的生產(chǎn)力原則、人民利益原則、綜合國力原則,以及“兩個是否”原則——“是否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屬于改革評價方法的范疇。
改革方法論的功能定位
習近平改革方法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是指導改革實踐的思想武器,是確保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改革方法論既是哲學方法論的應用,又是一種應用哲學。改革方法論是哲學方法論的應用,說的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運用于改革實踐所形成的關于改革方法的哲學認識。改革方法論是一種應用哲學,是指改革方法論本身就是一種哲學,即改革哲學,是關于如何認識改革、如何推進改革、如何評價改革的方法論哲學。從認識論的角度講,改革方法論作為哲學方法論的應用,其側(cè)重點在于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不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就談不上堅持科學的改革方法論。改革方法論作為一種應用哲學,其側(cè)重點則在于把握改革方法論的思想體系,不懂得改革方法論,就談不上科學地推進改革。因此,改革方法論向上是打開通向哲學方法論大門的一把鑰匙,向下是打開通向改革實踐大門的一把鑰匙。
改革方法論不是碎片化的改革策略的堆積,也不是經(jīng)驗化的改革措施的匯集,而是關于改革的思想體系,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改革學說,是指導改革的方法論武器。改革方法論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策略和措施,規(guī)定了改革的方向、立場和原則,確立了改革的起點、目標和歸宿,為處理好頂層與基層、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整體與重點、經(jīng)濟體制改革與其他各方面改革等若干重大關系提供了方法論上的指引。
改革方法論能規(guī)范改革行為,回答了“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若干基本問題,具體回答了“能改什么、不能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重點改什么、帶動改什么”,“為誰改革、靠誰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方法、改革策略的問題。習近平改革方法論是指導改革實踐的方法體系,是規(guī)范改革行為的基本遵循,是規(guī)避改革風險的重要屏障,也是避免改革中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的可靠保障。
(作者為中央黨校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