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議上強調:“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16個冬去春來,16載雨雪風霜,援藏教授鐘揚始終堅守“為國家和人類儲存下豐富基因寶藏”的初心,在雪域高原跋山涉水50余萬公里,留下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顆種子。
人對事物的認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只有懂得回首來時的路、走好腳下的路、眺望前行的路,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清、看得深。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也許鐘揚教授更懂得如何面對“螺旋”過程中的“高峰”與“低谷”,也更懂得如何由這“三條路”走出筑夢大道,用奮斗書寫人生華章。
回首來時的路,不忘初心。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晚清時期的中國貧窮羸弱,英國人來華采集2000多種珍稀植物、數萬顆種子,時至今日,英國這個僅有1500多種植物的海上島國卻成為世界植物的圣殿,更是掌握了植物學研究的話語權。每念及此,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鐘揚的心里肯定是五味陳雜。也正是因為鐘揚常?;厥讈頃r的路,才更懂得新時代的來之不易,懂得要居安思危、知恥后勇,在落后的起跑線上,緊盯目標,堅守初心,沿著既定軌道奮起直追,才會看得更清、走得更遠。
走好腳下的路,把握當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尋夢”的16年,鐘揚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3小時,從清晨到傍晚、由草原到雪山,鐘揚“摸著石頭”走過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他用生命的一分一秒,積累起奮斗的奇跡。因為他懂得,實現夢想不僅僅是“仰望星空”,更得“腳踏實地”,需要將每一分、每一秒的光陰都化為“腳下的路”的時鐘,定格為“把握當下”的前行姿態(tài),一步一個腳印,做好夢想的見證者、開創(chuàng)者、建設者。
眺望前行的路,砥礪奮進。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8月份的深夜,對內地而言仍酷暑難耐,但對于身處xz的人來說,已是秋葉與白雪相交,喝冰涼的河水、迎呼嘯的寒風,成了鐘揚的“一日三餐”。面對這些,他卻說:“食物不好消化才頂餓,饑餓是最好的味精。”因為他深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道理,才會以“不經一番骨徹寒,怎的梅花撲鼻香”的堅毅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韌勁,沿著彩虹升起的方向,風雨無阻,砥礪前行,收獲一場“夢的花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