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去世后,我多次進行“迷信活動”。春節(jié)、清明、鬼節(jié),一個節(jié)都不落。大批的金元寶匯往陰間。令婆婆流露羨慕之意:“你媽一定成了富翁。”其實這種匯款方式不能令我信服。但我在祭奠時還是毫不含糊,一絲不茍地打表,寫上詳細地址和匯款金額。每當看到報紙上倡導文明祭掃,我都很心虛,卻一直沒有把燒紙的環(huán)節(jié)省去。誰又能將這個世界的事情說得清清楚楚呢?這樣的聯(lián)絡方式使我覺得自己和媽媽之間的聯(lián)系還在繼續(xù)。
自從媽媽走后,陰間也變得親切。我和婆婆不知不覺間嘮起陰間的家長里短,嘮得跟真事兒似的。這時陽間的一縷陽光正溫暖著我們,恍惚間覺得媽媽在微笑著。
在地上劃上一個圈,把金紙疊成的元寶倒在里面,黑暗中的火光送走了縷縷煙霧。這些被指責為污染物的煙霧,此時卻像一個善良的黑衣信使,向著夜空繁忙地投遞著,也帶上思念和片言只語。
今年清明與以往不同的是:親人都移居外地,去掃墓的只剩下我一個。一個人坐著祭掃的班車去了皇山墓地。車上的氣氛并不凝重,百姓們各自帶著瓜果梨桃,更像是探望遠方的親人。我聽到一位說:我給奶奶帶了酸奶,她最愛喝這個牌子的。
班車給予了我們充裕的時間與親人相聚。這一次,一個人從容而自由,母女倆還能單獨相處。我們說了一會兒話,就一起享受著陽光、云朵和風聲。在荒涼的平靜中感受著往事,也感受著略帶憂傷,遠離凡塵的清明之美。似乎悲傷也遠去。
其實墓地并不是讓人畏懼的地方,相反國外那些美得讓人心動的墓地還讓人憧憬,甚至使你對住在里面的人產(chǎn)生羨慕。墓地的安寧對人有警醒和潔凈的作用。使你站在別人的終點,回首著自己的人生。掃墓的時候也掃掉了心中的狹隘與執(zhí)迷。我在墓碑間行走,好像在參觀未來的居所。
遠遠地看到一男子在墓碑前正認真地削一個蘋果,他很輕很慢的動作打動了我。他所做的一切好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他能指望這個露出雪白芬芳的蘋果被吃掉嗎?這細膩的動作是一種表達和傾訴。墓碑里的人是他的母親嗎?也許母親活著的時候,兒子從未給母親削過蘋果,也許兒子已經(jīng)習慣了給母親削蘋果,直到母親去了,都不能罷手。
清明過后,接到了爸爸的世交王大爺?shù)碾娫挕Kf他們給兒子掃墓時也看望了我的媽媽。心中一陣疼痛。時過境遷,我們要到這里走親訪友。當年兩家人相聚的笑聲還在耳邊。我那并不年老的媽媽和他那么年輕的兒子,而今在墓地比鄰而居。(遲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