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進入“三九”寒冬,作為冬奧會、世園會重點交通保障項目的延崇高速(北京段)施工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圖為正在進行基礎結構施工的媯水河隧道工作面。記者 孫戉攝
放眼京西北,兩條高速路正在火熱建設中,興延高速隧道工程已完成82%,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延崇高速平原段今年年底建成,北京段全線計劃2019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兩條高速路將貫通,自西北六環(huán)雙橫立交至河北崇禮,形成京西北第三條高速通道,同時為2019年世園會、2022年冬奧會提供交通保障。延崇高速建成后,將兌現(xiàn)延慶與張家口冬奧場館間50分鐘轉場的承諾。
延慶到崇禮車程縮短3小時
這條高速路有多重要?延崇高速工程項目管理處總經理謝佳彬告訴記者,這條延慶到崇禮的“直達線”,先后串起世園會圍欄區(qū)、延慶冬奧場館及張家口太子城冬奧賽區(qū),“開通后,北京到崇禮場館間距離縮短至80公里,將滿足50分鐘完成運動員轉場的要求。”據(jù)記者了解,這個時間將比現(xiàn)在節(jié)省3小時。
謝佳彬介紹,延崇高速平原段主要為2019年世園會配套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山區(qū)段計劃于2019年年底建成。延崇高速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高速公路邊設置輔路,設計時速為60公里。
最長隧道避讓生態(tài)敏感區(qū)
延崇高速全線設互通式立交5座、橋梁18座、隧道6座,橋隧比高達87%,全長9.4公里的松山隧道也刷新了本市最長隧道的紀錄。而事實上,這條隧道本來有一條更短的“捷徑”可走。
謝佳彬告訴記者,松山隧道最初線位規(guī)劃為4.7公里,但為了避開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規(guī)劃部門重新進行環(huán)保選線,調整隧道入口和立交位置,將線路由核心區(qū)遷至緩沖區(qū),最終施工長度才翻了一倍。
首條穿河隧道分兩次開挖
“未來,在官廳水庫上游,看不到高速公路,只有媯水河的一池清水。”延崇高速第二合同段常務副經理張羽滿懷憧憬地說,為了保護河兩岸美景,最終選擇下穿隧道方式過河,而非最常見的橋梁架設。
張羽介紹,下穿隧道總長2044米,需要將兩條主車道和兩條輔路同時下穿,從斷面上看就像四個“箱子”。記者在施工現(xiàn)場看到,隧道導流圍堰北側就是媯水河河面,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主體結構施工。
“我們由南至北,分兩次開挖,南段施工完回填后,再進行北段施工。” 張羽告訴記者,隧道南岸屬于世園會圍欄區(qū),要在今年4月交付,恢復原地貌并進行春植。整條隧道今年8月主體完工,預計10月具備通車條件。據(jù)了解,媯水河隧道為雙向四車道,以雙向六車道標準施工,配備通風照明設施,駕車行駛在水下隧道將與普通隧道無異。
與延慶景區(qū)實現(xiàn)服務共享
延崇高速還與延慶景區(qū)實現(xiàn)服務共享。比如在高速郎莊服務區(qū)(施工階段名稱)專門設置了人行出入口,市民將車放在服務區(qū)內后,可以通過人行通道便捷抵達附近的蔡家河萬畝濕地公園。服務區(qū)還將設置臨時收費站,方便市民繳費后直接返回城區(qū),不必再找收費站掉頭。
同時,郎莊服務區(qū)的停車場可容納2000輛車同時停放,方便冬奧會觀眾及游客停車。從服務區(qū)前往延慶冬奧場館,乘坐擺渡車僅需20分鐘車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