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略
在解決新時代的新矛盾時,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新思想”,這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不是一般的理論創(chuàng)新,而是黨在指導思想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已經把它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我們黨自毛澤東同志開始,形成了一個好傳統(tǒng),那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10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同時又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并且堅持在不斷發(fā)展的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為了學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必須認真領會黨的十九大關于這個問題的論述。
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解決的時代課題是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第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講了“八個明確”,可以理解為這個思想的主要內容。這八個方面的概括,包括總任務、主要矛盾、總體布局和戰(zhàn)略布局、改革、法治、強軍、外交、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主要經驗以及黨的十九大后的新戰(zhàn)略新任務,都概括到了這個思想之內,強調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明確這八個方面基本思想。由于這些思想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是習近平同志,所以黨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來的創(chuàng)新理論定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怎么定位?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五個方面作了闡述:第一,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第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第三,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第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行動指南”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指的就是黨的指導思想。
與新思想相聯系的,是“新方略”,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我們黨在鄧小平同志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后,根據鄧小平同志的論述形成和提出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路線。后來黨的十四大概括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黨的十五大把它簡稱為“鄧小平理論”,并把它同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黨章。黨在這一指導思想指引下,從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在理論創(chuàng)新中不斷進行新概括,提出過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經驗、基本綱領等。到黨的十八大,還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根據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提出的,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個方面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共提出了十四條基本方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條是管總的,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條到第九條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施方略,即經濟、政治(包括民主和法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的實施方略;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條是關于國家安全、軍隊建設、祖國統(tǒng)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要求;第十四條強調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十四條基本方略的邏輯比較清晰,強調的重點是從哪些方面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側重于講我們要去干的事情及其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新時代的兩大任務
新時代的任務是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兩大任務: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承擔的第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當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是在20世紀80年代用10年時間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再用10年時間奔小康,這兩個10年是為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基礎的;第三步是在進入21世紀后用50年時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步戰(zhàn)略目標,我們實際上都提前實現了。江澤民同志擔任總書記以后,面臨一個使命,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以后,怎么來規(guī)劃第三步發(fā)展戰(zhàn)略。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就是在實施第三步發(fā)展戰(zhàn)略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50年時間中,劃出20年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在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后,既鞏固進入小康社會后的成果,又解決奔小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社會成員收入不平衡、地區(qū)之間發(fā)展不平衡、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之間不平衡等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說:“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fā)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這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第三步,就分成前20年和后30年兩大段。前20年,意味著我們到建黨100年的時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面臨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還要解決后面30年怎么搞現代化的問題,所以他提出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從2000年到2020年,我們的任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在經濟上主要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 實際上,我國沒有到2020年,在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就已經達到397983億元(5878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已經達到29524元(4361美元)。也就是說,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原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指標已經提前完成。根據這種情況,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宣布“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 ;并且提出經濟發(fā)展的目標是“在發(fā)展平衡性、協(xié)調性、可持續(xù)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即“雙倍增”指標。經過測算,黨的十八大后,我們只要年均增長6.5%,國內生產總值就可以翻一番,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根據這幾年的經濟發(fā)展情況,盡管我們的發(fā)展速度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變?yōu)橹懈咚僭鲩L,但經濟結構越來越合理,實現原定的經濟指標也完全有信心。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還十分艱巨。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全國31個省區(qū)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4萬元,但各地差距較大,要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還要下大力氣解決發(fā)展“不平衡”問題。此外,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比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問題,環(huán)保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等。所以,“決勝全面小康”任務很艱巨,決不能松懈。
新任務的第二個任務,就是“開啟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來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先用15年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再用第二個15年時間全面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一個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意味著原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了15年。原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是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中等發(fā)達國家。按照我們這幾年的發(fā)展速度,我們在不斷超越,所以可以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后,剩下的15年,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目標,不僅超越了鄧小平同志原來設定的目標,而且把原來的目標充實了,在“富強、民主、文明”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加了“和諧”,現在又加了“美麗”,而且強調要建設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突出了“強”。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戰(zhàn)略,意義很大:第一,它適應了新時代中國發(fā)展新趨勢,是實現鄧小平同志“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的重大決策;第二,是在科學分析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基礎上,根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提出的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結論;第三,它實際上超越了鄧小平同志“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是在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為實現“強起來”的目標提出的宏偉的行動綱領。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