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十月時,歷史的時針再次指向一個重要時刻,10月18日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舉國歡慶,世界矚目。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回溯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從“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豐年人樂業(yè),隴上踏歌行”,人民皆“安于心、踐于身、樂于行”。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追逐屬于人民的“中國夢”,“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也被寫進了十九大報告,成為我們黨為人民不斷爭取的民生福祉。前行路漫漫,惟有堅定為民的崇高信念,牢記人民的殷殷期望、諄諄囑托,才能挺立在時代潮頭,不斷激流勇進,搏擊屬于人民的無限風采。
始終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是共產(chǎn)黨人的指路明燈與精神支柱,是推動前行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信仰的堅定源于理論的清醒。新時期要把系統(tǒng)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引導黨員干部深研細悟、入腦入心,不斷補足精神之“鈣”、培植思想之源,做到尋根守魂、忠誠篤信。同時,要學會在本職崗位上踐行之,自覺用理想信念去指導工作開展,做到知行合一,真正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抵御各類“圈子文化”“碼頭文化”侵襲,做經(jīng)得起風浪、扛得住考驗的好干部,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始終肩負強烈的使命意識去奮斗。細細研讀十九大報告,“擔當”二字重千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忘初心,始終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踐行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錚錚使命。擔當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是黨員干部的黨性所在,是最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價值追求。焦裕祿因一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承諾,與蘭考人民一起戰(zhàn)天斗地除“三害”;李保國像個“鐵人”,35年如一日地耕耘在巍巍太行大地上,憑著一顆為民之心讓140萬畝荒山披綠、10萬農(nóng)民脫貧致富;廖俊波用“知其難為而為之”的擔當,困境中見新招實招,換來了政和“政通人和”的發(fā)展景象,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在他們身上,擔當是最寶貴的品質(zhì),使命猶如一面旗幟始終飄揚在心中,指引著砥礪前行的方向。
始終涵養(yǎng)深厚的為民情懷去耕耘。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憶昔開元盛世的美好景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何嘗不是我們黨在新時代執(zhí)政路上的不懈追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黨員干部就重點干什么。黨員干部要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不斷轉變作風,把工作的視角更多地瞄準民本民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民憂上。把“萬事民為先”、“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準則。民有訴求,就要學會“下水摸魚”解民難;民有所難,就要“義不容辭”趟深水,始終把民憂民難作為開展工作的“晴雨表”,用真情服務贏得群眾的笑臉,使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黨的十九大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之源。共產(chǎn)黨人為民的初心從未因時代變遷、歲月洗禮而褪去顏色,反而愈加清明。理想不滅,信念永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再出發(fā),偉大的歷史使命召喚著我們共產(chǎn)黨人接續(xù)奮斗。又一個五年,我們黨將帶領人民開啟又一個新的征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繼續(xù)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1022/970194.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作者單位:山東昌邑市委組織部)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網(wǎng)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