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要加大生態(tài)保護力度,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摘自十九大報告
本報多次報道過的景山街道吉祥社區(qū)北側(cè)與中軸線之間的通惠河玉河河道上,一座全新的景觀公園正在這里重裝亮相,小橋流水與河道兩側(cè)青磚灰瓦的四合院相映成趣。據(jù)介紹,到明年5月左右,玉河南段將通過地下管道與玉河北段打通,屆時,什剎海的清流將注入玉河南段的景觀河道中。
出了南鑼鼓巷地鐵站B口往南步行100米左右,便可見北河胡同,站在十余米寬的胡同口,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古城墻壘就的河堤,直直地插入地下約6米深,這里就是玉河古道的遺址。沿著河道往西走,木質(zhì)的觀景臺往水面上延伸開去,這里的平均水深在60厘米左右,倒映著兩側(cè)青磚灰瓦的四合院。這便是今年8月剛剛落成的玉河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景觀就是在河道的南岸邊,分散著五處大運河文化浮雕,總長度達110米。
“按10000∶1的比例,把實景再現(xiàn)到浮雕上,一共做了5塊浮雕,寬0.8米,加起來116米,采用紫銅精鑄高浮雕的手法雕刻。” 項目實施方北京天街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助理姚文國介紹道。如今,漫步在景觀平臺上細看浮雕畫,從鎮(zhèn)江、金山寺、揚州市集,到天津古城,再到通州古城、通惠河、東便門、白浮泉,畫里漕船街市、販夫走卒、山水城郭、千帆競渡,1700多公里長的古時京杭大運河沿線風光盡收眼底。
早在2013年,玉河河道一期北段工程已經(jīng)完工,自萬寧橋起至東不壓橋止,全長500余米,平均寬18米、水深1米左右。河堤重新修建了一處水榭、一處曲橋,兩處船行棧道和四個挑臺,河道北側(cè)與什剎海相連,而玉河南段主要靠的是雨水。姚文國透露,下一步計劃將玉河南北兩段打通,為其注入活水。“由于平安大街底下有地鐵六號線,還有各種市政管道,不可能通過挖河道的方式來打通,玉河南段所需的水量并不大,所以計劃在玉河南北兩段之間鋪設一根直徑約200毫米的管道,將什剎海的水通過北段引入南段中來。這樣也為下一步玉河繼續(xù)南延創(chuàng)造條件。工程已經(jīng)報批,順利的話明年5月份左右就能完工。屆時,玉河南段就能出現(xiàn)‘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景象了。”
古河道正在逐步變美,周邊的胡同也在經(jīng)歷著華麗的蛻變。景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田國明介紹道,玉河周邊有鐘鼓社區(qū)和吉祥社區(qū),共有織染局胡同、臘庫胡同、后局胡同等9條胡同,每條胡同均配備了小巷管家。目前,6條胡同已完成拆違整治工作,剩余的3條將在年內(nèi)完成。明年將對這9條胡同進行改造提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