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維度,國內國外的實踐維度。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是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下面,我把這五年我們主要做了哪些事、怎么做的梳理一下。
第一,經濟建設。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了兩個最重要的概念:經濟新常態(tài)和供給側改革。
其一,經濟新常態(tài)。什么叫經濟新常態(tài)?就是“兩個中高”。一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由過去的兩位數增長到今天保持在6.5%—7%的增長區(qū)間。二是發(fā)展水平要從低端走向中高端。今天的中國特別強調創(chuàng)新驅動、轉型升級、高端引領,特別強調調結構轉方式。過去那種粗放型的發(fā)展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現(xiàn)在的發(fā)展還要靠創(chuàng)新驅動。當然,我們也需要量,需要GDP,但是現(xiàn)在最主要的不是量的擴張,而是質的提升,要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更加重視公平正義、更加強調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
其二,供給側改革。過去我們的GDP數字很高,但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產生了大量的庫存和積壓。怎么辦?就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我們叫“三去一降一補”,把供給側改革具體化,成為我們的工作思路。應該說,這個難度很大。但是,這一步必須做,這個坎必須過。所以我們開始調結構轉方式,進行供給側改革,來保持經濟平穩(wěn)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第二,政治建設。簡單地說,就是三個字“反腐敗”;展開來說,就是六個字“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容占十九大報告的篇幅很多。為什么?打鐵必須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水平,在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全面從嚴治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三,文化建設。十八大以來,在文化方面我認為有兩個最大的亮點。
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熟悉,它包括三個層面,有12個詞、24個字。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功夫,匯聚出正能量。
二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同志這幾年關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得特別多,也很深刻,引起了理論界、學術界、老百姓的普遍關注。
第四,社會建設。在社會建設方面,我們這幾年強調最多的有兩點:一是公平正義,二是依法辦事。我們就是要強調用公平正義、依法辦事來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
第五,生態(tài)文明建設。今天,我們大大提高了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影響力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適。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美麗中國。
以上五點講的是“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主要是從國內方面來講的。
第六,國際方面。這方面,五年來最大的亮點就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我們還推進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今天這個時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們更加強調共贏,大家一起來發(fā)展。“共贏”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建設,就是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國內“五位一體”加上國際方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五年來我們做的事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