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作為黨內監(jiān)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已經寫入新修改的巡視工作條例。全面從嚴治黨、凈化政治生態(tài),在基層都要體現在具體工作上。巡察要聚焦再聚焦,突出扶貧攻堅這個重點,發(fā)現和懲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日前在湖南省調研并主持召開巡察工作座談會上如是說。
2017年6月,審計署向全國人大所做的審計報告中,有專門一章名為“扶貧資金審計情況”,據數據顯示,在抽查的158個縣中,有96個縣發(fā)生騙取套取、違規(guī)使用等問題297個、涉及扶貧資金3.81億元,這其中無中生有、虛報套取的有之,以權謀私、坐地生財的有之,張冠李戴、優(yōu)親厚友的有之,雁過拔毛、順手牽羊的有之,欺上瞞下、挪作他用也有之……所有這些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雖是蠅肉般的頭銜、芝麻大的官,但個個變成了“巨鯨”,貪心不足蛇吞象,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決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堅持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制度,加強督查問責,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必須堅決糾正、嚴肅處理。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我多次強調,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jié),不能做表面文章。”“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
在扶貧成為重要政治任務的今天,扶貧壓力會傳導,資金也會傳導,這期間監(jiān)管稍不留神、紀律一旦松動,有的基層干部很有可能就把這本“經”給念歪了,“逐臭之蠅”就聞風而至,貧困群眾的“救命錢”就成了人見人愛的“唐僧肉”,扶貧政策尤其扶貧資金屢屢丟在了“最后一公里”。
反思扶貧領域的腐敗亂象,癥結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政策宣傳不到位,一些扶貧政策被基層黨員干部給層層截留了,貧困群眾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同時,全面從嚴治黨的壓力沒有完全傳導到縣鄉(xiāng),責任沒有壓到基層,個別黨組織對基層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弱化,少數基層黨員干部對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置若罔聞,心存僥幸,對紀律規(guī)定毫無敬畏;另外,基層職能部門監(jiān)督管理職責缺失,履職不力,最終造成身邊的腐敗案件頻發(fā)卻責任追究不到位,讓別有用心的人有可乘之機。
給“救命錢”上把“陽光鎖”。正反案例告訴我們,要讓扶貧項目規(guī)范運行、資金規(guī)范使用,就必須堅持公開透明、陽光操作,從制度上使之常態(tài)化、剛性化。首先在貧困識別的過程中就要實行強制性公開。貧困戶的確定過程必須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公開,不做到信息公開,程序上就算不規(guī)范,貧困戶就不能確認,扶貧款就不能發(fā)放。另外,要揪出和懲治一批蛀蟲。要建立專門的舉報平臺,讓老百姓提供扶貧領域的腐敗線索,堅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依規(guī)依紀,集中精力,快查快結,絕不聽之任之,堅決維護群眾利益。最后,要找到制度的漏洞并且予以阻塞。常言道,“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制”,各地要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層層建立扶貧領域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工作協作機制,著力壓實地方黨政“一把手”的第一責任,堅決從制度上查漏補缺,不斷扎牢制度的“籠子”,為基層的權力穿上有效的“緊身衣”。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926/967100.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安徽省潁上縣人大常委會)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