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每個人對于努力的意義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希望家人過得更好,有的則為了中年衣食無憂,更多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
小莉說,我努力,是為了讓自己年老的時侯不那么難看。
她和姐姐小末是一對雙胞胎姐妹,長得很美,年輕時嫁的都不錯,十年后卻活成了兩個樣子。
姐姐婚后守著一份工作碌碌到無為,年輕時始終為了那點美斗爭。中年后公司減員,因為沒有什么成績自然分流,她開始打麻將度日,在麻將桌邊任由身材臃腫,精神頹廢。
而小莉卻一直在奔走的路上。
這些年,她一直活得像亦舒筆下的女子,獨立智慧,冷靜自持,知道自己要什么,時時鞭策自己,在職場上從未懈怠,該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雖然有過被老板壓榨,同事排擠的日子,但跨過那些動蕩不安、掙扎迷茫的日子,日子澄明起來。
困住一個女人的從來都是眼界與格局。
見識了外面的世界的她,懂得生存和活得更好的意義。
在她的人生愈加精彩時,姐姐的吃相開始難看。
先是孩子中考沒考好,需要交3萬元的擇校費,母親心臟病突發(fā)需要進口的起搏器10多萬,可她連國產(chǎn)的3萬元左右的錢也拿不出。
她說妹妹有錢,理應(yīng)妹妹掏這份錢。一些小的開支,小莉非常樂意包攬,但十來萬的手術(shù)費卻因姐姐的那份理所當然而變得不痛快。
她明白惰性久了的人,除了不愿付出和努力,往往習慣嫉妒那些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人。
困頓久了的心里,會長出牙齒的。
她只看到同齡的妹妹在中年里依然美麗、有體面的工作、高額的年薪、良好的婚姻關(guān)系和優(yōu)秀的孩子。卻看不她的幸福來自哪里?
她也不了解小莉口中“家與親人,也是一個人努力的目標”的意義,更不知道幸福的反義詞不是悲慘,而是一個困頓久了的麻木不仁!
4
有個寓言故事。
小蝸牛曾經(jīng)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這么重硬的殼?
媽媽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來支撐,爬得又慢,所以就需要一個殼來保護我們吶。
小蝸牛又問:可是毛蟲姐姐也沒有骨骼,爬得又慢,為什么它就不用背這么重又硬的殼?
媽媽說:因為毛毛蟲姐姐可以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它。
小蝸牛又說:蚯蚓弟弟也不會變成蝴蝶,那為什么它就不用背這么重又硬的殼。
媽媽說,因為蚯蚓會鉆土,大地會保護它。
小蝸牛哭了,它說,我們好了可憐吶,天空也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
媽媽說:我們有殼,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一句靠自己,底氣十足。
畢竟靠父母,他們會有老去的一天;靠愛人,或許有變心的那一刻;只有靠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吳淡如也說過:“天生若不是寵物狗,是耕牛、是戰(zhàn)馬、就必須尊重天性。
天性,才是覓食的本能。
只是有些人永遠不知道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