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三時,班主任讓我們在桌子旁貼上自己座右銘,鼓勵備考疲憊的自己。
櫻當(dāng)時坐我旁邊,她的座右銘是:你的問題在于你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那時并不知道是楊絳先生的名言,只覺得特別。
大學(xué)時,櫻時常在qq空間里更新動態(tài),多數(shù)是讀了什么書,附上一些書籍的名言,以及對某個問題的思考。
大四畢業(yè)時,櫻參加了本校研究生考試,順利通過。
去年櫻拿到去日本做交換生的機會。
她很開心地在群里分享在日本做代購的新鮮感,以及為找到“日劇跑”的原因興奮不已:日本地鐵太貴,幾個站差不多要30人名幣,打車也是,計費表跳得比心臟還快……
于是,快步疾走成了日常狀態(tài),順便瘦到102斤……感慨于櫻際遇和性格的變化。
櫻這么總結(jié):如果你沒有動力去變好,那一定是因為不夠悲慘。
當(dāng)時她發(fā)狠讀書是對打廠工的害怕,想到日后要拖著肥胖的身軀陷入到日復(fù)一日的機械化勞作里,她就感到深深的絕望。
因這份絕望,因?qū)@份絕望的恐懼,櫻抱著“再不讀書,就永無出路”的想法,試著去努力走幾步。
那努力的幾步是有用的,她考上了大學(xué)。
在大學(xué)里,她上進(jìn)的力量由對現(xiàn)實的恐懼變成發(fā)自內(nèi)心想變好的欲望。
然后,櫻成了今天的櫻。
成了Quora那個20出頭的肥胖女孩想要變成的樣子:用一年時間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xué)生,去往其他地方上學(xué)。
櫻改變所需要的時間并不如女孩所期待的用一兩年時間。
但是沒有開始那一年的努力,也無法夠到今天這個可以行走異國他鄉(xiāng),健康自信的自己。
改變的動力來自哪里?
最初改變的動力來自內(nèi)心的絕望,對絕望的恐懼,對恐懼?jǐn)[脫的念想,那是“不想”的力量,逼迫著櫻一步步在操場上走,一題題在模擬卷里思考。
越到后來,櫻對未來越有期待,越有自己的計劃和步驟,考研,留學(xué)的一步步實現(xiàn),源自“想要”的力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