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意味著當今世界里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近年來,中國橋梁界創(chuàng)造了眾多的“世界第一”。數據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占據6座。而在建造技術上,中國已擁有千米級斜拉橋設計施工成套技術、跨海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等多項尖端技術。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是中國橋梁屹立世界“橋梁之巔”的縮影。正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林鳴所說的那樣,“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么中國人不能造的橋。”道路通,百業(yè)興。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如今,中國每開啟一項重大工程,都會為當地帶來交通運輸、商貿物流、人員就業(yè)等方面的提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增進中外友誼、促進互聯互通,造福世界人民。
資料圖片:“北斗”導航芯片將規(guī)?;b備到國產手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的五年,是只爭朝夕的五年。“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一批分布在高端裝備、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驚艷全球。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中國制造”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過去的五年,是敢為人先的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調南方之水、從風中取電、織高速路網、在云端架橋,從承諾“決不讓困難群眾掉隊”到織就“全球最大健康保障網”,“中國制造”正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之舉。
在這砥礪奮進的五年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戰(zhàn)略謀劃,讓“中國制造”奏出了時代最強音,為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強大保障。一張張令人矚目的“中國名片”,揚起了13億多中國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風帆,中國這艘航船正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趙虎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