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
文化自信是信念、情感,是磅礴的力量,是對過去的認同更是對未來的承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fā)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五年來,中國廣大作家藝術家深切感受著正在發(fā)生的歷史性飛躍,生活和時代是最好的老師,它最深刻地引領著我們,使我們對中國偉大文化傳統(tǒng)滿懷自信,對祖國所走過的道路滿懷自信,對未來滿懷自信,中國文藝正在進入一個新境界:背靠著強大的祖國,我們正在這個世界上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越來越深入地參與著世界文學的建構。
僅僅30年前,中國作家還曾經為“走向世界”而焦慮。那時候,“世界”仿佛在我們之外,在遙不可及的遠方,必須奮力跋涉才能走過去。但今天,一切都不同了,作家藝術家們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從祖國和人民的迅猛前進中獲得力量、獲得新的視野,更加自信從容。曹文軒在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后說,“我講了一個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但同時也是屬于全人類的故事。中國作家必須堅定地立足于自己的這塊土地。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向你提供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豐富的寫作資源,這個資源大概是任何國家和任何民族不具備的。在你講中國故事的時候,你必須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去思考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tài)。”對當今中國的作家藝術家來說,世界在遠方,世界更在腳下。
越是中國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國文化本根、弘揚中國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文藝的靈魂所在。在世界的風云激蕩中,文學藝術承擔著培育和維護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強化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認同的神圣責任。千百年來,在那些壯麗的詩篇、優(yōu)美的繪畫、深沉的音樂中,我們深切地意識到這就是“吾土吾民”,我們每個人都屬于一個血脈相連的偉大共同體。這種“共同”是理性的,更是情感的——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們共同的倫理世界、生活理想和美學風范,我們的前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和我們共同開辟的未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宅茲中國”說的不僅是我們的生息所在,更是我們的精神所歸;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學藝術是國家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把我們從根本上連接起來、團結起來。五年來,許多表現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文藝作品收獲了熱烈反響,這傳達的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期盼。高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火炬,閃亮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坐標,中國的文學藝術必將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必須落實為持續(xù)不斷、苦心孤詣的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是作家藝術家的神圣天職,是時代和人民對我們的熱切期待和鄭重囑托,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中最為明亮、也最具魅力的核心。創(chuàng)造,首先是價值觀的選擇和堅守,像雕塑家一樣,以高于生活的標準提煉生活,讓廣大而紛雜的生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燭照下塑形,呈現出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由此,我們把深藏在心中的夢想變成所有人的夢想,把我們的文化和生活中最珍貴、最根本的價值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帶到廣大的人群中去。創(chuàng)造,也是對技藝的不斷錘煉,是不懈的創(chuàng)新。毫無疑問,創(chuàng)造是艱苦的,日復一日的勞作,永不停歇的難度訓練,忍耐著乏味的、疲倦的、自我懷疑的時光。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是為了迎來被創(chuàng)造之光照亮的那一刻,是為了在創(chuàng)造中獲得藝術和精神上的新生。
五年來,許許多多的作家藝術家堅守著藝術理想,抵抗著市場的誘惑,把社會價值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對民族精神和中國文化的責任放在首位,創(chuàng)造出一大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只要我們力戒浮躁,一直堅持著,持續(xù)不斷地、不知疲倦地創(chuàng)造,永遠堅信最好的作品即將被創(chuàng)造出來,永遠堅信創(chuàng)造對于此時和未來、對于民族和歷史、對于世界和人類的意義,中國文藝必將迎來氣象萬千、群峰聳峙的壯麗境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