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很多家長們不太敢想的兩個字
3年下來,為了組織各類活動,胡鳳娣自掏腰包的錢超過了6位數(shù)。“說實話我不知道辦一個助殘中心這么累,以前我們做自愿者,愿意捐多少就捐多少,沒壓力,現(xiàn)在除了社區(qū)撥的第一年的5萬元,還有后來每年的3萬元資金,其他費用要自己掏。”
錢沒少花,委屈卻沒少受。2015年自閉癥日胡鳳娣辦了一次活動,她花了2萬元,舞臺場租6000元,胡鳳娣的朋友董博告訴記者,當時幾個在場的朋友覺得她不容易,幾個人臨時捐了5600元,想為她抵消場地費。不料這事被人舉報,說她利用孩子拉贊助。“我當時嘩地眼淚就下來了。我自己拿出錢的時候沒人看到,朋友捐了錢專款專用還要被舉報,我覺得自己要干不下去了。”不過,在丈夫和志愿者的勸說下,她才繼續(xù)干下去。“但是從那以后,我看到錢就犯怵,都讓愛心人士直接買成孩子的衣服給我。”
胡鳳娣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從小被寵著。家里是個寶,如今做助殘中心,早出晚歸,被各種甩臉,甚至沒有時間關(guān)心90歲高齡的父親。
老公說,這幾年她看上去老了很多。
胡鳳娣有時問自己,“我在干嘛啊?退休不游山玩水,每天自討苦吃,究竟值不值得?”
她說,到現(xiàn)在自己都沒想通答案。但在看到這些自閉癥狀的孩子,似乎又有了答案。
由于目前孩子們的活動場所不固定,“每天都像打游擊,今天借社區(qū)的排練廳,明天借老人院的地下室”,胡鳳娣希望能借錢報向社會求助,“能否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固定的場所,哪怕是廢棄廠房也行。”她說,這樣,沒有文憑的孩子們就有固定的地方長期學(xué)習(xí)、做一些手工活,未來能養(yǎng)活自己。
因為“未來”,是像李素瑛奶奶這樣的家長,從不敢想的兩個字。 (應(yīng)受訪者要求,部分為化名)
(來源:錢江晚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