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動車,事業(yè)在這頭,親情在那頭。
今年25歲的劉新希老家在河北容城縣城,2014年大學畢業(yè)后,她獨自到北京工作。
劉新希在一家門戶網(wǎng)站工作,住在北京北五環(huán)。“大巴末班車18:15發(fā)車,實在趕不及了就和別人拼車。”劉新希說,拼車費每人90元,在市區(qū)就要走兩個小時,遇上堵車就更麻煩。
乘車不便,她只有等到假期才能回家。“平時周末想回容城,就要趕周六早上8:10的第一班大巴,到家也10點多了。”過去三年多,劉新?;丶铱偢杏X路漫漫,返京上班同樣伴隨著行程的緊張與內(nèi)心的不舍。每次都是在假期最后一天才舍得離家,為了順利買到車票,她不得不中午就到客運站買票。“在家的時間又少了小半天,這短短的半天多珍貴?。?rdquo;
2015年12月,津保鐵路開通,白洋淀站正式投用,加速了京津冀交通圈的形成。這個家門口的車站,好像是“專”為劉新希這些人修的。從那時起,她就盼望著有一輛開往北京的列車,成為她和故鄉(xiāng)之間的親情紐帶。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qū)設(shè)立。7月6日,北京南至雄安新區(qū)的動車組開行后,全程約80分鐘,比目前駕車快1個小時。劉新希與家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家人就在身邊”并非遙遠的夢。近年來,津保、張?zhí)畦F路等建成通車,從石家莊出發(fā)到冀北、天津等地,不需要再借道北京。津保鐵路將京廣高鐵、京滬高鐵、京津城際、津秦高鐵“四條高鐵”線路和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等既有線路有效銜接。
三地之間的高鐵、動車網(wǎng)絡(luò)越來越密,“軌道上的京津冀”呼之欲出。“早進京津石,當晚可回家”,潮汐通勤當日往返,形成京津冀地區(qū)半小時、1小時交通圈、經(jīng)濟圈和生活圈。像小劉這樣的河北人“跑”得更快了,出門更方便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