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來信
“前委、軍委成分權(quán)現(xiàn)象,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責任又要擔負,陷于不生不死的狀態(tài)”,“不干這種不生不死的書記,請求馬上更換,離開前委。”在白砂會議上,毛澤東做了一個讓很多人瞠目的決定:辭職。紅四軍前委書記由時任政治部主任陳毅代理。
前委決定,召開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終止爭論,化解矛盾。
“七大”主持人陳毅擔子不輕。他最終選擇了這樣的辦法:“對毛主席我打了他一棒,對朱軍長我也打他一棒,對劉安恭我也打他一棒。”
因為黨內(nèi)嚴重爭論造成的不良影響,紅四軍“七大”決定給朱德以警告處分,“毛澤東同志因負黨代表與書記之工作,對此次爭論應付較大的責任”,給予嚴重警告處分。
陳毅在紅四軍“七大”上當選前委書記,毛澤東則在紅四軍“七大”上落選,去蛟洋養(yǎng)病。爭論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陳毅只身秘赴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紅四軍的情況,也就是后來著名的“陳毅五萬言報告書”。陳毅撰寫的報告,表現(xiàn)出了他坦誠公正的風格和堅強的黨性原則。陳毅此行上海協(xié)助中央解決紅四軍問題,后來被譽為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貢獻之一。
鑒于陳毅對紅四軍情況的了解和新的認識,中央把給紅四軍的指示信就交給他起草。
陳毅執(zhí)筆起草的指示信,對紅四軍中黨的建設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原則意見,對紅四軍的軍隊建設以及軍隊發(fā)展方向和戰(zhàn)略,也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指示,批評了極端民主化、軍閥主義等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對紅四軍前委在軍委設立問題上的爭論,肯定了紅四軍兩年來斗爭的基本經(jīng)驗和毛澤東建黨建軍的正確主張。
同時,這封信也指出了朱、毛二人工作方法上的缺點和問題,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
陳毅將文稿送交周恩來閱定。周恩來仔細地審閱了一遍,只字未改,高興地說:“很好,就是這個意見。”隨后,他在信尾簽上了發(fā)信日期:9月28日。
這封信因此在黨史上被稱為“九月來信”。
10月1日,陳毅懷揣著“九月來信”,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在10月22日找到了率部轉(zhuǎn)戰(zhàn)到廣東松源的朱德。
11月26日,毛澤東和朱德、陳毅在長汀紅四軍軍部重逢了。三雙大手握在一起,前嫌盡釋。
“朱不離毛,毛不離朱。朱離開毛過不了冬。”朱德這句廣為人知的“朱毛關系”比喻,就出自這次重逢。
星火燎原
1929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廖氏宗祠隆重召開。
大會經(jīng)過兩天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內(nèi)容為《關于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思想》。
古田會議總結(jié)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宣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反對以任何借口削弱黨對紅軍的領導,必須使黨成為軍隊中的堅強領導和團結(jié)核心。
把黨建設成為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把軍隊建設成為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是事關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得以明確,古田會議決議因此成為我黨我軍建設的偉大綱領及重要里程碑。
大會之后,適逢新年,紅四軍還進行了一次閱兵式。一支嶄新的人民軍隊從此大步向前。
1930年1月5日,古田會議一周之后,為了回答一些人“紅旗還能打多久”的疑問,毛澤東揮毫寫就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jīng)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