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有許多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或關節(jié)點,在這些重要節(jié)點上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往往會使人有更多的歷史感悟,給人更多的智慧啟迪。如同我們在攀登高峰時,在層巒疊嶂中有許多重要的關口和山峰,在那里回望,更覺得豁然開朗、江山如畫。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國勝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60周年,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2017年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90周年,在革命的緊急關頭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八七會議”90周年,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成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黨的五大召開90周年,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80周年,也是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俄國“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特別是今年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中國共產黨將以新的姿態(tài)迎來建黨一百周年。李君如同志2016年寫成、2017年出版的《時代大潮和中國共產黨》一書正是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上觀時代大潮,看百年巨變,回眸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歷史風采,展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觀潮、識潮、順潮、適潮
《時代大潮和中國共產黨》一書區(qū)分了時代、時代主題和時代潮流或時代大潮,認為時代揭示的是世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本質和基本特征,時代主題強調的是世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顯現的那些帶全球性的戰(zhàn)略問題,時代大潮指的是時代變動過程中出現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趨勢。作者運用列寧的“帝國主義時代”的理論,“戰(zhàn)爭和革命”“和平和發(fā)展”這兩大時代主題,來分析中國共產黨在96年的歷史中如何順應洶涌澎湃的歷史大潮。
作者引述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開篇,“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fā)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fā)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作者富有詩意地總結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四個步驟和三種境界。四個步驟就是觀潮、識潮、順潮、適潮,就是要在用心觀察、認真識別的前提下和基礎上,能夠順從和適應時代潮流。三種境界的第一種境界,“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第二種境界,“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第三種境界,“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古往今來,一個成功的人,一個成功的黨,都應該有這樣三種境界。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就有這三種境界,是時代大潮的引領者。
審時度勢的方法論
《時代大潮和中國共產黨》一書力求在研究方法上創(chuàng)新,就是從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時代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時代挑戰(zhàn)的新視角,來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重大事件,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看作是不斷應對新的挑戰(zhàn)、審時度勢、順應時代大潮從而不斷取得勝利的歷史。
每當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為何能正確審時度勢、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從而取得勝利呢?這是我們研究黨史時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作者在書的第二、第四部分給我們提供了哲學方法論。任何一個階級、政黨和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命運,都要經受時代潮流的沖刷和檢驗,大浪淘沙,時代大潮對他們做出評判和歷史定位;對于任何人來說,順應時代潮流是具有先進性的標識,順應時代大潮就能夠保持先進性;在社會大發(fā)展的關鍵時刻誰能夠掌握前進的“歷史主動性”,誰就能主動順應并駕馭好時代大潮、立于潮頭。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紛繁復雜的歷史大變動中,把“國情”和“時代”結合起來,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國情”)和時代特征(“時代”)結合起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就是“實事求是”即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正確地審時度勢、順應和駕馭時代大潮,還要有“世界眼光”和“歷史思維”。“世界眼光”是一種橫向拓展全面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歷史思維”是一種縱向延伸全面看問題的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和黨史的重要論述體現出來的大歷史觀就是“歷史思維”的典范。一縱一橫方能判斷時代潮流的大趨勢。除此之外,要正確審時度勢還需要“科學預見”的思維方法,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堅定意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