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關鍵在“干”,思想覺悟、精神作風體現(xiàn)于“干”,能力素質(zhì)、實績進步來自并見之于“干”
干部,“干”是當頭的。用心琢磨好干部的“干”字,真正把這“兩橫一豎”讀懂了、吃透了,也就掌握了為官從政的核心要義。
仔細看,“干”字的“兩橫一豎”,多么像“一根扁擔”“一根秤桿”,再加上“一根標桿”。
“扁擔”,意味著擔當。當領導做干部,就要挑擔任事、守土盡責。“人之無責,猶桶之無箍,一撲即散矣。”擔當體現(xiàn)品格、彰顯作風、成就事業(yè)。干部是公仆,既然職務在身,就不可以“一身輕”,就要能頂起“一片天”。當領導做干部,就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該做之事壓力再大也要干,該負之責風險再高也要擔。不能做“守攤子”的庸官——上任后一切按老套路,離任時一切皆老樣子;不能做“混日子”的懶官——一天到晚昏昏沉沉,一年到頭碌碌無為;不能做“捅婁子”的劣官——干工作不在狀態(tài),做事情不顧后果。然而現(xiàn)實中有的人卻“扁擔擺肩上,裝作挑擔樣”,甚而把“扁擔”豎起來當靠背,或者擱在屁股下面當板凳,結(jié)果往往是,以扁擔作享受用,弄不好就會“人仰馬翻”。挑扁擔就要挑好兩頭——一頭挑物質(zhì),一頭挑精神;一頭挑發(fā)展,一頭挑安全;一頭挑人心,一頭挑職責……如果顧這頭失那頭、重這頭輕那頭,那么“一橫”就會變成“一撇”或“一捺”。這樣“干”,即便還可以看得出是“干”,也會因樣子七歪八倒,而顯得十分難看。
“秤桿”,意味著公正。依據(jù)杠桿原理制成的秤,講究的是平衡。古人講“權與物均而生衡”,權就是秤砣,衡就是秤桿。領導干部“替眾人做事”“做眾人之事”,心中尤其要裝一桿“良心秤”,為民用權、為民服務,做到公平公正。“人平不語,水平不流”,群眾信得過,領導干部才能走得穩(wěn)。有的同志“秤桿”意識差、法治觀念淡,把公家當成自家來管、把班長當作家長來當;有的對和自己關系好、“面熟的”關照三分,對喜歡“跑”、喜歡“拍”的傾斜三分,自然不可能當好領導、做好干部。誰都會有遠親近鄰,都會有愛恨喜惡,但黨員干部講的是立黨為公,搞的是五湖四海,不可以感情用事,不能夠公權私用。“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如果搞“關系”思維,任“圈子”盛行,利益得失“與能力無關,與背景有關”“與規(guī)則無關,與勾兌有關”,就必然會壞了風氣、散了人心,最終既害了部隊也毀了干部。
“標桿”,意味著示范。“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為什么同樣一句話,有的人說是一言九鼎,有的人說卻一文不值,是因為群眾不光聽你說,更要看你做。“帶頭”才會有“帶動”,“硬氣”才會有“底氣”。當領導做干部,臺上講的時候要說得好,臺下做的時候更要干得好。“不言之教”是無聲的命令、無字的指示,會更令人信服、讓人折服。有的干部人前化裝成各種面孔,表面道貌岸然,內(nèi)里靈魂扭曲,說的和做的兩張皮,甚至“口言善,身行惡”,這樣的干部,自然說話無人聽、威信難樹立。當領導做干部,應當在做人做事上追求更高一些、做得更好一些、對自己更嚴一些,為官兵樹好樣子、立起標桿。這是基本的為政之德,也是重要的領導方法。
再來看看“干”字的框架結(jié)構(gòu),同樣耐人尋味。簡單三筆,干凈利索——這是說,作風上不能拖拉疲沓,必須雷厲風行,說干就干,緊抓快干。“干”沒有點、撇、捺,也無彎、鉤、折——這表明,不能投機取巧、八面玲瓏,必須老實本分、真抓真干。轉(zhuǎn)過來看“干”,就是戰(zhàn)士的“士”——這告訴我們,“官”與“兵”不分高低貴賤,“干”本質(zhì)上就是“士”,兩者是統(tǒng)一的,不同之處只在于應當比“士”站得更高、干得更積極。
干部關鍵在“干”,思想覺悟、精神作風體現(xiàn)于“干”,能力素質(zhì)、實績進步來自并見之于“干”。當一個好領導、做一個好干部,就必須恭恭敬敬地寫好“兩橫一豎”。只有把每一筆都寫得很用心、很用情,寫得很有勁、很有力,寫得很到位、很飽滿,才能寫出當領導做干部的動人風采與無限精彩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