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端午節(jié)收拾抽屜時,兒時佩戴過的一個香荷包忽然映入了我的眼簾。那是小時候姥姥親手為我縫制的,一針一線是那樣的熟悉。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時的端午節(jié)。
我的童年是在濟南經七緯二路口的一個大雜院里度過的。雖然日子并不富裕,但那時的端午節(jié)遠比今天要隆重。記憶中姥姥的床頭柜上有一個老式的針線簸籮,里面放著各種各樣的碎布頭,還有一團纏得整整齊齊的五彩絲線。距離端午還有一個來星期,姥姥就早早地忙活上了。她用硬紙片疊成小粽子的形狀,里面放些干燥的艾葉,再從外面纏上五彩絲線,一個精致的小粽子就做成了。她還會從針線簸籮里挑一些色彩鮮艷的碎布頭,仔細地縫在一起拼接成心形,里面填上棉花和香料,底下再綴上五顏六色的穗頭,縫制成許多新穎別致的香荷包,小巧玲瓏,煞是好看。每當看到姥姥做這些工藝品時,我們小孩子就知道,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
濟南的夏天熱得特別早,才剛立夏,大院里的家家戶戶就在門口掛上了竹簾子,透氣涼快還能防蚊蠅。到了端午節(jié)這天清早,姥姥就把艾葉插到竹簾子上和紗窗上。然后用頭天晚上就泡上的江米、粽葉和大棗包粽子。小時候粽子的花樣不像今天那么多,無非就是紅糖的和紅棗的兩種。要想吃更多的品種,只有去泰康等大的食品店里買。然而在我們小孩子心里,姥姥親手包的粽子就是世上最好的美味。
當粽子的香味飄蕩在整個大屋時,小孩子們就再也睡不著了。我和哥哥會早早起床,眼巴巴地等著吃剛出鍋的粽子和雞蛋。這時候,姥姥總會用愛憐的目光望著我們,溫和地笑著說:“小饞貓,別著急,來,姥姥先給你們把香荷包掛上。”姥姥一邊為我們掛好香荷包,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線,一邊絮絮地說著戴香荷包能驅蚊避諱之類的好處,可我哪還有心思聽這些典故呢!
戴香包系彩線的“儀式”結束后,姥姥還會讓我們給鄰居家的嬸子大娘都送幾個粽子嘗嘗,然后才輪到我和哥哥吃。吃一個香甜可口的粽子,再吃一個散發(fā)著淡淡艾葉清香的雞蛋,我那小小的心里盈滿了快樂和滿足。吃完了,我和哥哥手牽手去大雜院里玩,小伙伴的目光立刻被我們身上掛著的香包所吸引,都紛紛圍了過來。每當有孩子羨慕地問我:“這么好看的香包是誰給你縫的啊?”我都會大聲說:“俺姥娘給俺縫的!”語氣里流露的是滿滿的自豪……
又是一年端午時,到處散發(fā)著艾草的清香和粽子的氣息。這也讓我愈加懷念我親愛的姥姥。遺憾的是隨著姥姥的去世,縫香包包粽子這些與端午節(jié)相關的風俗卻沒有在我們家傳承下來。只有這唯一一個寄托著姥姥關愛的香荷包,穿越歷史的時光,成為我心底永遠的記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