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對于個人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風”正好揚帆。好家風為個人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而家風不正,勢必對整個家庭、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造成惡劣影響。
2001年10月15日,習近平因公務繁忙未能參加父親習仲勛的壽宴,抱愧寫下一封拜壽信:“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已隨父母相伴48年,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我從您身上要繼承和學習的高尚品質很多……”這封家書有滿滿的祝福,也有未能膝下承歡的遺憾。但更多的,是對父親做人、做事、執(zhí)著于信仰、赤子情懷、生活儉樸等品格的崇敬之情,是對傳承這種好家風的堅定決心。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營造的家風無不深深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和品格塑造。家風決定家業(yè)興敗,決定兒孫成長,決定世風良莠。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家風,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也因此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從司馬光的《家范》,到曾國藩的《家書》,歷代先賢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為后代樹立了示范榜樣。一旦家風不正,思想上走歪了、跑偏了,耳濡目染下就容易滋生“群體腐敗”。一些領導干部大搞“夫妻店”、“父子兵”、“兄弟連”,將家庭搞成權權、權錢的“交易所”,最終不但自己身陷囹圄,也讓整個家庭集體淪陷,這些都有血的教訓。比如,落馬貪官劉鐵男,家風示范、個人失德,他所標榜的育兒經(jīng)“做人要學會走捷徑”,不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把兒子一道送進了監(jiān)獄,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家風是個“大染缸”,縱觀落馬貪官,他們或從小就被灌輸“走捷徑”,或耳濡目染父輩“貪圖小便宜”,最終“上梁不正下梁歪”,難逃鋃鐺入獄的結果。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少數(shù)貪官忘記了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逐漸喪失黨性,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到了九霄云外,“四風”滋長,“慵懶散慢”蔓延,為子女作出了“反面示范”;一些領導干部,不舍得讓子女吃苦,溺愛子女,甚至為了“幫助”子女進步,從小就傳授“捷徑論”“關系論”。如果不重視家庭建設,不注意涵養(yǎng)風清氣正的好家風,勢必會折斷子女“翱翔的翅膀”,斬斷子女遠航的“風帆”。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風與社會風氣,與黨風、政風密切聯(lián)系。家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其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對領導干部來說,良好家風無疑是抵御腐敗的重要防線,沒有好家風,就可能讓自己和家庭成員變得“任性”、肆意妄為。廣大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要經(jīng)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子孫后代樹立良好的道德標桿,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守住紀律紅線,增強廉潔意識,積極作為,勇于創(chuàng)新,以良好的家風凈化干事創(chuàng)業(yè)氛圍。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519/948429.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山東梁山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