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腐敗到新常態(tài)
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前行
進步從來都是曲折的。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每天都有無數的問題要解決。正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才熠熠生輝。
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讓世界震驚的舉動。自2013年改版以來,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每日、每周、每月都在堅持不斷通報違法違紀官員的相關信息。無論是曾身居要職的“老虎”,還是群眾身邊層出不窮的“蒼蠅”,或是躲到天涯海角的“狐貍”,都在高壓反腐行動和越織越密的制度之網中現形。反腐敗斗爭已成為中共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給了人民以信心。
經濟新常態(tài)則讓中國進入了轉型升級的節(jié)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再一味追求高速增長,而是將重點放在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上,讓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初步確立了適應新常態(tài)的經濟政策框架,其中包括形成以新發(fā)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
方向明確,效果顯著。2017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顯示,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
應當承認,今天的中國依然面臨諸多問題的考驗。以霧霾為代表的環(huán)境問題,以住房、醫(yī)療、教育為代表的民生問題等,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獲得感。通過深化改革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
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大閉幕當天,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那一天,習近平談到了本屆中央領導機構的責任,展望了可能遇到的嚴峻挑戰(zhàn)。此后近5年時間,人們不斷重復的是其中這樣一句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