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至今未完全走出陰霾,全球貿易投資仍持續(xù)低迷不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習近平主席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國際合作創(chuàng)建了一個機遇多多的平臺,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一個大家認同的方案。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建設橫跨亞歐非廣大區(qū)域。在這個前景無限的舞臺上,不是中國一方在演“獨角戲”,而是多國參與的“大合唱”。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朋友圈日益壯大固然可喜,但也應該看到,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制度各異,想唱好這臺戲的確不容易。要防止參與國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加強政策溝通顯然最為重要。否則,政策溝通的政治基礎沒有夯實,導致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不能及時生效,影響了建設項目的如期實施,必將遲滯“一帶一路”藍圖造福世界人民的步伐。
加強政策溝通,互尊是前提。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做好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機制平臺、具體項目等對接工作,各個國家應當學會相互尊重。尊重彼此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fā)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在這個前提下,國與國之間才能就政策進行深入充分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互商是基礎。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政策產生分歧是難以避免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各參與國就不能各打各的小算盤,只顧自己利益不顧他人感受。畢竟,大家都是合作伙伴關系,遇到事情不妨坐下來商量著辦。彼此交換一下意見,通過互相商量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從而在合作中共享“出彩”機會。
加強政策溝通,互諒是關鍵。俗話說得好,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國家也是如此。由于歷史背景、社會制度、價值取向和宗教信仰不同,國家之間對某個政策有不同的看法實屬正常。此時,應站在對方立場想一想,溝通切不可忽視他國國情強人所難。在互諒互讓中凝聚共識,是合作不可或缺的胸懷,也是共贏需要具備的智慧。
政策溝通是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保障。如何完善政策溝通,不斷夯實合作共贏的政治基礎,還需各參與國在實踐中探索優(yōu)化。我們相信,只要各方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定會造福世界,惠及人民。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517/948018.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明光市女山湖閘管理所)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