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處留有史跡
為了迎接六世班禪,乾隆在北京為其興建、改建了香山昭廟、南苑德壽寺、西黃寺以及雍和宮的班禪樓、戒臺樓等。時至今日,北京許多地方還留有六世班禪的印跡,清晰地向民眾傳達了當年的故事。在研討會期間,大家實地對西黃寺、香山昭廟及雍和宮等進行了參觀考察。
在京期間,六世班禪停留時間最長的是他的駐錫地西黃寺。該寺位于北京德勝門外,初名黃寺,始建于公元1651年,1652年建成,原是清政府為迎接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而建造的。六世班禪來京后,也駐錫于此。
六世班禪圓寂后,法體舍利在西黃寺供養(yǎng)了一百天,起程護送返回西藏。乾隆下令用兩年時間在西黃寺西側為大師衣冠建造了一座精美莊嚴的衣冠靈塔,取名“清凈化城塔”,塔的前方有兩座乾隆皇帝的御碑亭,塔和塔院均保存完好至今。1987年,十世班禪在此創(chuàng)建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
還有作為承德須彌福壽寺姊妹建筑的香山昭廟,也是乾隆為了六世班禪晉京朝覲而建的。六世班禪在昭廟逗留了4天,做了大型法會??上У氖牵@座建筑于清咸豐年間慘遭英法聯(lián)軍搶奪焚毀,現(xiàn)僅存琉璃牌坊,4個幡桿石座、1座御碑等。
香山公園園長張渝麗介紹說,5年前,昭廟遺址保護工程啟動,現(xiàn)已完成部分修繕工作,公園也將繼續(xù)推動昭廟復建的進程。
還有雍和宮,其中的班禪樓和戒臺樓,是專門為迎接六世班禪進京而改擴建而成的。在京兩個月期間,他三次蒞臨雍和宮,夜宿一晚,在班禪樓為雍和宮僧人授戒摩頂,講經(jīng)弘法,留下了弘傳佛法、護國利民的身影。
如今,這兩座小樓依然如200多年前一樣完美地矗立在雍和宮內,以其獨特秀美的風姿,吸著中外游客信眾。
將推動建立博物館
對于六世班禪的晉京朝覲,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拉巴平措指出,這鞏固和提升了中央政府統(tǒng)一領導的地位和威望,加強了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聯(lián)系,促進了民族團結,稱得上是“功德圓滿、澤被千秋”。
“六世班禪大師主動來朝,具體實踐了在復雜多變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佛教本意,體現(xiàn)了中國宗教界與中央政府在根本政治立場上的一致性。”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院長那倉活佛認為。
清史學家閻崇年則與大家分享了他與西黃寺的淵源。他說,希望學者們通過研究歷史上處理邊疆民族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為維護民族團結出謀劃策。
“六世班禪是歷史上愛國愛教、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典范人物,在西黃寺這樣見證民族團結和中央政府對西藏有效管轄的地方舉辦論壇,研討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的關系,非常有價值。”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院長劉洪記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建立博物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