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就是黨內政治生活要緊跟時代步伐、聆聽時代聲音、回答時代課題,及時發(fā)現和解決黨內出現的新問題,使黨內政治生活始終充滿活力。
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制定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其目的是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防止類似的錯誤再次發(fā)生?!蛾P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制定和公布,為撥亂反正、恢復和健全黨內政治生活、推進黨的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36年后,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為什么要制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標題中“新形勢下”的說法,實際上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于“新形勢”,我們可以作出多方面的解讀。“四大考驗”就是其中一個方面。首先,經受住執(zhí)政考驗很不容易。在去年的“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重提“趕考”的話題,談的就是這一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也都非常嚴峻。尤其是市場經濟考驗,可以說是最嚴峻的考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于發(fā)展經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如果被引入黨內政治生活,就一定會出問題。有人把它引入黨內,進行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沒有經受住這個考驗。“新形勢”還可以作別的解讀,習近平同志多次講的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也是重要表現。很多新的歷史特點,應對起來也很不容易。比如,我國發(fā)展了、強盛了,但國際社會有人不希望看到中華民族真正實現偉大復興,不斷給中國制造麻煩。能否處理好這些麻煩,就是一種重大考驗。
總的來說,“新形勢”對于黨的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們黨內還存在著不完全適應的一面。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對《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所作的說明,指出了這些年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比如,在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庸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現象屢禁不止,濫用權力、貪污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等現象滋生蔓延。特別是高級干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很少見到文件講黨內的問題講得這么多、講得這么尖銳。為什么要自曝家丑?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就在于黨內政治生活不夠嚴格,黨的紀律規(guī)矩存在寬松軟的情況。有些方面有規(guī)矩,但是沒有得到很好執(zhí)行;也有些方面的規(guī)矩過時了、不適用了;還有些方面沒定出規(guī)矩。所以,應該把黨內的各種規(guī)矩特別是政治生活的規(guī)矩制定出來、完善起來,然后嚴格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讓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執(zhí)行。如果不執(zhí)行,甚至違反,那就要讓其付出代價。顯然,《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既總結了我們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經驗,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反映了黨的建設的時代特點和要求。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