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目標論
改革目標的不斷明晰和完善,是改革進程本身向前推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tǒng)化。過去我們提出的大多是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等某一具體領域的改革目標。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后,不僅需要有改革的分目標,而且還需要統(tǒng)領各領域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總目標統(tǒng)領下明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標,形成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體系。
首先,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其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以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把我們各級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工作本領都提高起來,盡快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來,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有效運轉。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總體目標,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目標,把總體目標具體細化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這是總目標在各改革領域的具體體現。
改革方法論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è),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堅持有效的改革路徑,探索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wěn)。
要更加注重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協(xié)同性。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統(tǒng)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使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xié)同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深入論證改革舉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要有問題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要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大關系。“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guī)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wěn)的關系、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要注重調查研究,狠抓落實。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要善于把握大勢,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工作必須“善于觀大勢、謀大事”,“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相互聯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寬闊,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推動事業(yè)順利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