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的這封信翻譯起來比較長,我們就不全部引用了,不過這封信寫得特別客氣,完全不是一個大國掌舵人的口氣,為了籠絡(luò)趙佗,甚至謙卑到連自己的出身老底都全部抖出來了。比如說自己是劉邦的庶子,樸實愚魯,沒有什么大才能,被安置于邊地做藩王。誅滅諸呂之后因文武百官的錯愛,被迫做了漢帝。前不久,得知大王你曾請求尋找親兄弟,以及罷免長沙國的兩將軍。你的要求我已經(jīng)基本照辦了,還派人前去修整了被呂后破壞的您先人的墳?zāi)埂?/p>
有了此種撤將軍、修祖墳的溫和語氣作鋪墊之后,讓聰明的趙佗在感謝之余,也參透了這位看似很“懦弱”的新漢帝的威嚴(yán),因為我既可以派人修你家祖墳,也能派人對你滅族挖墳,看你是不是有合作意向了。一往深里想,趙佗果然有點冒冷汗的征兆,背后涼嗖嗖的,他知道自己碰到了對手。
因為在一番謙和之后,漢文帝劉恒就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接下來的信里歷數(shù)興兵打仗的禍害,必是讓百姓流離失所,兩敗俱傷,雙方都不可能在戰(zhàn)爭中獲得利益。然后還借“吏曰”言語,委婉地表達了對趙佗擅自稱帝的不滿,即使是興兵攻下南越,并不會給漢朝增加多少疆域和財富。何況我本人也沒有奪嶺南土地的打算,大王盡可以自行治理,根本沒必要用強。反正就是一切好商量,但天無二日,稱帝的事免談,不然的話,后果自負。
最后又軟硬兼施,“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遺王”,送點禮物給點甜頭,有一個體面臺階下,建議大家共棄前嫌,繼續(xù)修好。讓趙佗“聽樂娛憂,存問鄰國。”說穿了就是要趙佗安分守己,不要自尋煩惱,看似謙和之中卻是鋒利如刀,很有份量,綿里藏針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