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記者 龔望平 杜羽豐 見習記者 錢關鍵)成為消防戰(zhàn)士第11個年頭、30歲生日剛剛過去3個多月、心儀的女孩子才接觸1個月,在距離春節(jié)40來天的日子,義烏市公安消防支隊戰(zhàn)士鄒寧浩,不幸倒在了火災現(xiàn)場。
他是一名消防戰(zhàn)士,更是一名“消防記者”。
先后多次立功受獎,曾被公安部消防局評為“全國消防部隊優(yōu)秀報道員”、先后3次被浙江省消防總隊評為“全省消防部隊宣傳報道先進個人”。這些年來,多次獲評浙報集團優(yōu)秀通訊員。
昨天,他在寫別人的故事;今天,所有人都在傳誦他的故事。
永遠無法打通的電話
2016年12月16日16時35分,義烏市北苑街道一幢5層廠房發(fā)生大火,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18時20分,義烏市公安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李向軍注意到,同辦公室負責拍照、攝像的戰(zhàn)士鄒寧浩聯(lián)系不上了。隨后,7個搜救小組立刻展開搜救,因為現(xiàn)場漆黑一片,搜救難度很大。一直到21時50分,戰(zhàn)友們在1號樓二樓車間離樓梯口不到10米的窗戶邊,找到了失聯(lián)的鄒寧浩。
他的手里還緊緊抓著已經(jīng)燒焦的照相機。
火災發(fā)生后,記者曾給鄒寧浩打去電話,想了解現(xiàn)場情況。鄒寧浩接了電話,只匆匆說了一句:“我正在救火,晚點聯(lián)系……”之后,記者再也沒有打通鄒寧浩的電話。
17日凌晨,記者從義烏市公安消防支隊獲悉:鄒寧浩在火場犧牲了。
支隊宣傳參謀龔獻偉向媒體通報了鄒寧浩犧牲的經(jīng)過:接到火警后,義烏市公安消防支隊立刻指派救援力量,本可以下班的鄒寧浩拿起相機等主動趕赴現(xiàn)場。趕到現(xiàn)場時,義烏市潔康管業(yè)有限公司2號樓整幢過火,火勢猛烈,南北相鄰的1號樓和3號樓未發(fā)現(xiàn)明火。
鄒寧浩從1號樓東側樓梯上去,這里與起火的2號樓北向相隔10米,便于觀察火情。
不幸的是,由于火勢猛烈,從2號樓北側窗戶出來的火舌長達10余米。火勢吞噬了1號樓西側。因為現(xiàn)場可燃物較多、火災負荷較大,鄒寧浩無法第一時間撤出,最終倒在了崗位上。
永遠未能成行的約會
走進鄒寧浩的宿舍,地面整潔干凈,被子四四方方,床頭柜上放著一本通訊錄、一支筆、一本采訪本,采訪本上還寫著幾天前一起火災的詳細經(jīng)過。
“白天走訪檢查,晚上加班加點整理材料、寫宣傳報道。他很喜歡消防事業(yè),時時刻刻都處在備戰(zhàn)狀態(tài)。”李向軍是鄒寧浩的直接領導。他說鄒寧浩是2015年5月13日支隊成立時來到宣傳科工作,1年多來,他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
為何要如此近距離拍攝火情?李向軍說,對他們而言,需要做到采集的內(nèi)容真實和可利用。比如火焰的蔓延、風向的影響等,都要靠視頻和照片來記錄,對事后的分析總結、借鑒參考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和一線的消防救火戰(zhàn)士是一樣危險的。”李向軍說。
“24小時待命,沒有固定的休息日,這就是消防戰(zhàn)士鄒寧浩的工作狀態(tài)。”李向軍說,鄒寧浩平時很少有空閑時間,前不久跟一個互有好感的女孩子接觸,但是因為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約會。
跟女孩子約會,沒有時間。連戰(zhàn)友間的告別晚餐,他也匆匆延后,永遠缺席。
忙得很少回家的兒子
17日傍晚,記者見到了鄒寧浩的父母。得知消息后,他的母親何曉娟傷心欲絕,一直躺在床上,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他的父親鄒能武不太說話,沉默著坐在房間的角落里。
鄒寧浩的父親曾是一名消防戰(zhàn)士,雖然與兒子交流不多,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兒子的一生。鄒能武一直希望鄒寧浩能子承父業(yè),到消防部隊當一名出色的戰(zhàn)斗員。鄒寧浩也很爭氣,2005年12月如愿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戰(zhàn)士,11年來全身心投入這份事業(yè)。
“入伍這么多年,回家日子不多,每次總是說忙工作,每天凌晨一兩點鐘才睡覺。”鄒能武在記者面前“抱怨”著心愛的兒子。他說,鄒寧浩像自己,是一個堅強的好孩子。言語間,他拿著香煙的手一直在顫抖。
鄒寧浩從一線救援戰(zhàn)士轉到宣傳崗位,母親何曉娟揪著的心才有些放松。鄒寧浩是個孝順的孩子,每次回家都會陪母親聊聊工作、生活。躺在床上的何曉娟,能清晰地說出鄒寧浩曾經(jīng)合作過的記者的名字,她說孩子喜歡消防、也喜歡新聞,在這個崗位上他很開心。
“這孩子我看得很緊,從小就教他寫作。”在母親的培養(yǎng)下,鄒寧浩愛上了寫作,促使他走上了新聞宣傳這條路。
年近30還未婚,提起兒子的人生大事,何曉娟說是兒子“眼光太高”。“要求女孩子必須對消防感興趣,三句話離不開消防工作,不然沒有共同話題。這哪是要求高,不過是對消防這份事業(yè)愛到了極致。”她說。
“兒子是我生命的全部,現(xiàn)在卻再也聽不到他喊我一聲‘媽媽’了。”何曉娟自言自語。這時候,坐在角落的父親鄒能武斜過身子,又偷偷抹起眼淚。一屋子的親友、戰(zhàn)友潸然淚下。
十年集成《都市火魂》
鄒寧浩走了,很多人為他流下了淚水。在很多與他有過接觸的記者同行看來,他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
鄒寧浩是浙江日報金華分社記者傅穎杰新聞路上的第一位通訊員好友。2012年至2014年,兩年多時間,他們合作了上百篇稿子,有驚險的火災或者車禍救援第一現(xiàn)場,也有溫暖滿懷的部隊故事,他們甚至還一起跑遍金華各個縣(市、區(qū))。
周末的時候,大家也一起吃飯、看電影、唱歌、聊生活,工作之外,鄒寧浩也渴望愛情。“他微澀的笑容,靦腆的模樣,我實在是難以忘懷,下個月再約我好嗎?兄弟,我們一起去吃好吃的。”傅穎杰在自己的記事本里寫道。
類似的懷念,在無數(shù)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
鄒寧浩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fā)表了消防戰(zhàn)士生涯“十年感悟”。他寫道:十年,不長,卻足以改變一個人。這十年,我走遍了金華所有縣市;這十年,我經(jīng)歷了各類較大以及重大的滅火救援;這十年,我從一名滅火水槍手成為了一名宣傳報道員;這十年,我從消息寫作到通訊寫作再到深度報道寫作;這十年,我從一名宣傳新手逐漸地成長成熟——這十年,我收獲了太多的感動,也留下了些許遺憾。
今年10月,他還出了一本消防作品集《都市火魂》。鄒寧浩在書中感謝各級領導、諸多媒體編輯記者和身邊戰(zhàn)友對他的關心和厚愛。
誰也沒有料到,這竟然成了他與這個世界最后的告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