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里,雖然劉備是個受擁戴的人物,人人都敬仰劉皇叔,然而,花團錦簇般的贊美,怎么也掩蓋不了他的弱項——用兵。在戰(zhàn)場上,他是常敗將軍。
劉備在軍事上的翻身,似乎是靠著徐庶和諸葛亮實現(xiàn)的。在新野的時候,首先是徐庶結(jié)束了劉備與曹操作戰(zhàn)的常敗記錄,接下來是三顧茅廬求得的諸葛亮徹底扭轉(zhuǎn)劉備集團長期被動挨打的局面,從此轉(zhuǎn)向勝利的坦途,一直到奪取荊州、四川、漢中,建立蜀漢大業(yè)??傊?,在小說和演義里,劉備有德無能,只能靠哭來經(jīng)營江山。事實果然是這樣嗎?如果你要拿著《三國演義》去研究三國史,那就大錯特錯,史上的劉備其實也是一代英雄,帶兵打仗哪有傳說的那么慫?如果真那么慫,諸葛亮也不會出山輔佐這個大慫包。
舉例來說吧,我們熟悉的、大快人心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其實是劉備干的。在《三國志》的先主傳里,是這樣描述火燒博望坡的,“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shè)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劉表派劉備在前線抵御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惇與于禁,兩相對峙日久,然后劉備自行燒毀軍營,假裝撤走,夏侯惇等追擊,結(jié)果中了劉備的埋伏,吃了敗仗。從記錄來看,根本不關(guān)諸葛亮什么事,這場博望坡大捷是劉備指揮的。而且也不是火燒敵軍,而是火燒自己的裝備,引誘敵軍深入,然后擊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