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王維
劉傳錄先生在《行家問答》里提問:歷史上有幾對父子狀元?
整個科舉史上一共出現(xiàn)過多少父子狀元呢?可以說是7對,更準(zhǔn)確說是9對。
具體情況如下:
唐代有三家4對:趙蒙(父),趙昌翰(子);
歸仁紹(父),歸佾(子),歸系(子);
歸仁澤(父),歸黯(子)。
宋代三家3對:山東梁家:梁顥(父),梁固(子);
河南張家:張去華(父),張師德(子);
河南安家:安德裕(父),安守亮(子)。
金代大興呂家兩對:呂延嗣(祖父),呂忠嗣(父親),呂造(兒子)。連續(xù)三代出狀元的整個科舉史上僅此一例??上н@樣的特殊情況,人們并不十分注意,僅元好問在《續(xù)夷堅(jiān)志》卷3里提及,劉祁《歸潛志》卷7則云:“呂狀元造,父子魁多士”,遺漏了祖父一代。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父子狀元在歷史上的影響都不大。就唐代來說,相對后世而言,其科舉考試制度不夠嚴(yán)格,在探索中,而門閥觀念的影響又相當(dāng)嚴(yán)重,世族地主或相互勾結(jié),或自相援引,因此父子狀元、兄弟狀元、祖孫狀元、同宗狀元、同族狀元較之以后歷朝要多,這是特殊社會狀況造成的。宋代的3對也都出在初期科舉制度還沒有正規(guī)化的時候。金代科舉是模仿宋朝的,其制度也不夠嚴(yán)格。
宋代中期以后,直至明清,制度日益完善起來,就沒有再出現(xiàn)父子狀元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