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現階段的奮斗目標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辯證統一的。前者是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奮斗目標,后者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和奮斗目標。遠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航標,沒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指引,共同理想就會喪失“社會主義”的性質,迷失前進的方向。共同理想的實現則是實現遠大理想的必要條件和必經階段。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就會因缺乏現實基礎而成為空想。因此,既不能將兩者混淆,也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
例如,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是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在這一階段,我們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也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包括私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當前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并不是對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背離,而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創(chuàng)造必須的物質條件。因此,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必須立足于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xù)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yè)。”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
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的,是虛無縹緲的。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從而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因此,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重點要學習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此外,還要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深化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不懈努力。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民族地區(qū)中國道路大眾認同的實證研究”(16BKS032)階段性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