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以前胡同分兩種,一種是獨(dú)門獨(dú)院,一種是大雜院。獨(dú)門獨(dú)院稍微好一點,一家人住一起。大雜院的就會亂一些,但很熱鬧,很和諧。過去,住大雜院的人基本都經(jīng)歷過“敲窗戶”,就是一到冬天早上起來,就有人咚咚地敲窗戶,你知道這為什么嗎?
主持人:愿聞其詳?
滿意:這是怕被煤爐子給熏著了。我們小時候都生爐子,怕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大雜院早上起來就有大媽鐺鐺敲窗戶,棒棒棒連敲三聲沒人應(yīng),那就得踹門了。
主持人:恩,這很能體現(xiàn)鄰里和諧。
滿意:對,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老北京,人跟人之間是很有溫情在里面的,讓你生活在這個城市有種家的感覺。
但現(xiàn)在是什么樣呢?大伙兒住房條件都好了,都住上樓房了,樓門一關(guān),你是你,我是我,有的甚至住了十來年對門,都沒怎么見過面。
主持人:對,我記得小的時候在大雜院里,大家互相借煤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滿意:對,不但借煤,我小時候還趕上過一個糧票的尾巴。后來糧票用不著了,生活條件逐漸好起來了,如果誰家做了個菜,挺不錯的,就會互相讓大家都嘗嘗。
主持人:說到老北京文化,我的印象里,小的時候經(jīng)常能聽到一種聲音,我特別喜歡,就是放鴿子的哨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