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在法治與德治進行集體學習,在談到法律與道德的關(guān)系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èi)心的法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是要法治與德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可見,“治民無常”,不能單“唯法治”。重視道德是貫穿于我國五千年文明歷程中的重要命題,古書、古語有關(guān)道德及個人修身養(yǎng)德重要性的描述不勝枚舉,我國也因此被稱為道德國度。時至今日,道德仍然是一個時代話題,傳統(tǒng)美德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要來源之一,還為黨領導的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路插上精神的翅膀。
德因時而變。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每一個時代也有它的道德訴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有益于國家、他人和個人的道德。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道德的生命在于踐行,因此,只有人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以道德為指路明燈,才能形成全民的道德自覺,建設好偉大的社會主義道德大廈。
社會由個人組成,每個人持有什么樣的“三觀”、選擇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堅守什么樣的道德底線,決定了整個社會的道德風貌。在道德這片“疆土”上,人人都有主權(quán),人人都是主人翁。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就是說只要注重個人修養(yǎng),講道德,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圣人的潛質(zhì)。守道德是公民進行自身建設使然,守住道德就是守住精神世界,而踐行道德則是耕耘內(nèi)心,不斷地為心靈充盈有機營養(yǎng)成分。“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每個人都應該成為道德風尚的引領者。
堅守是一種道德。就像“告狀”的李雪蓮,有的人只關(guān)注她的“上訪”經(jīng)歷,有的人看到了名利場上官員們拙劣形象,有的人對她的執(zhí)拗和愚昧感興趣,而筆者卻從她的堅持中看到了道德。她不斷地上訪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守道德的,自己沒有違反婚姻道德規(guī)范。因為大眾印象中潘金蓮的形象沒有道德可言,更與社會公序良俗“格格不入”。對于“李雪蓮們”,我們不能一笑了之,或者嗤之以鼻,因為正是他們在為這個社會守住道德, 揚善棄惡,激濁揚清,要是人人都有那股只認“死理兒”的勁兒,還怕善惡難分、道德不張嗎?
行善也是一種道德。就像前不久“羅爾募捐”事件,且不論其引起的爭議如何,單就這件事情來說,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是向善的,轉(zhuǎn)發(fā)事小,但意義重大。退一步來說,當已經(jīng)有人意識到并質(zhì)疑自己的善舉是否被利用時,大多數(shù)人還是愿意去幫助一個生命過的更好。那些心懷善念并常常愿意將之付諸行動的人,雖從未謀面,卻因心中向善的自覺讓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里“結(jié)伴而行”??纯催@“大多數(shù)人”吧,他們也處在所謂“是非善惡邊界趨于模糊的世俗”之中,他們也許也曾經(jīng)歷人心不古,但是在有的人選擇建立自我保護的圍墻的時候,他們選擇穿墻而過。正是這些“大多數(shù)們”,讓我們的先輩放心地把使命交到我們身上,讓那些內(nèi)心堅硬的同輩們變得軟一點,讓我們的孩子感受溫暖、分清善惡。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西環(huán)路辦事處)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