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最近可謂四面楚歌。12月6日她正式表態(tài),如果國會通過彈劾動議案,她將接受執(zhí)政黨新國家黨提出的方案,于明年4月卸任。
韓國持續(xù)數(shù)月的政治動蕩看似有了下文,實則問題依然未解。今年下半年以來,部署“薩德”,親信干政,政治獻金……一系列飽受爭議的問題都與樸槿惠緊密糾纏,使她的個人形象轟然倒塌。倘若時針撥轉至一年前,恐怕沒有誰會想到這位貌似溫婉堅毅,連續(xù)5次當選國會議員、被稱為“選舉女王”,能講漢語、懂哲學,標榜“嫁給國家”的韓國首位女總統(tǒng),會做出如此超乎想象、侵害國家的事情來。至此,很多韓國民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自己當初親手投票選出來的總統(tǒng),是如此無能不堪。
事實上,韓國人吃這樣的“虧”已不是一次兩次了。迄今為止選出的5任總統(tǒng),無一例外都存在政治貪腐等丑聞,執(zhí)政末期的支持率陡然降至冰點。而放眼當下西方世界,“選不出好領導人”更成為一種通病。在一場場選舉游戲后,人們的“受騙感”愈發(fā)強烈,也愈發(fā)感受到了選戰(zhàn)中深深的套路。那些情懷滿滿的競選宣言,事后證明不過是戳中社會靶心的包裝作秀;那些誠意滿滿的美好許諾,事后證明不過是無法兌現(xiàn)的空頭支票;那些攻訐抹黑的潑污戰(zhàn)術,事后證明不過是對自身丑聞的另類掩蓋。“能力不重要,演技是王道”,嚴肅的民主選舉就這樣淪為政治真人秀,更催生出一批批選前選后的“雙面人”。
民主選舉的一大價值,應當在于為解決事關國家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注入動力;政治人物的重要使命,應當在于有效治理國家而非只在競選方面成為高手。止于“選舉”的民主只顧開頭,不顧過程和結尾,必然導致民主機制的失調、民主鏈條的斷裂。更何況,現(xiàn)代國家治理往往需要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用很簡單的“一人一票”來決定治理國家的賢能之才,僅僅通過幾場辯論就挑選出具有出色行政能力和政治均衡感的領導人可謂難之又難。最后,民主投票便容易陷入群氓的無理性中。如果不滿意,無非就再來投一次罷了。
“被曾經(jīng)信賴的人背叛,讓我看清了人類對于欲望和權力的執(zhí)著……”樸槿惠曾在回憶錄中這樣說。如今的她又該作何感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