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扎扎實實從基層做起
宰相起于州部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講道——
古人早就總結出“宰相起于州部,猛將發(fā)于卒伍”這一歷史現(xiàn)象。歷史上,許多名人志士為官從政是從縣一級起步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歲擔任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知縣,任職三年,“治績大舉,民稱其德”,為以后革新變法打下了基礎。清代鄭板橋長期在河南范縣、山東濰縣擔任知縣,其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千古流傳。陶淵明、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很多人都當過縣令、知縣。
故事鏈接:陶淵明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出仕是擔任彭澤縣令。在東晉末年黑暗腐敗的政治風氣里,陶淵明不愿同流合污,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鄭板橋40多歲才考上進士,做了十幾年知縣,盡管“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他不貪,后來他辭官后到揚州賣字畫為生。狄仁杰在被貶擔任蓬萊縣令時,大興水利,積極賑災,老百姓都感謝他。包拯入仕之初,任天長知縣,后升任端州知州,當?shù)靥禺a(chǎn)端硯極富盛名,他卻一硯不取,即將離任時,當?shù)鼐埔环胶贸?,贈給他作紀念,他也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
6. 勤學善思
古人治學的故事
2012年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到——
我們的先人有許多勤學苦讀的動人故事,如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等,一直傳為美談,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記取。大家要安下心來,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看書學習,深入進行研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講得好。學習與思考、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輔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腦子里經(jīng)常裝幾個問題,反復思考。
7. 心系百姓
但愿蒼生俱飽暖
習近平2004年1月5日發(fā)表在《之江新語》專欄的文章《心無百姓莫為“官”》中這樣講——
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說明心無百姓莫為“官”。
我們是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的態(tài)度,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抓實做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每項工作,努力辦實每件事,贏得萬人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