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久視元年(700年)九月,內史狄仁杰病逝,終年71歲。女皇武則天聞訊,哭道: “朝堂空矣!”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為之罷朝三日。武則天對狄仁杰的信任和敬重遠遠超過滿朝文武,常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狄公逝后,每當有朝廷大事不能決斷時,武則天都會嘆道:“老天為何過早奪走我的‘國老’啊。”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天授二年(691年)之后,兩度入閣拜相。平生以忠直、清正、不畏權貴著稱于世,深受武則天器重。
國老與爾天子
武周圣歷元年(698年),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的爵位)被人從房州秘密送回神都洛陽。一日,武則天坐在一間密室中召見狄仁杰,讓他坐在御階下。武則天坐在簾后,特別嚴肅地對狄仁杰講道:“皇位到底傳給誰,就在您一言,如果您說得符合朕心意,那正好是兩全其美,如若不合朕心,您和您所擁戴的皇位繼承人都得斃命!”
狄仁杰從容對答道:“聽陛下所言,皇位是由您來決定是誰來繼承??墒且猿伎磥?,這是太宗皇帝的皇位,您怎么能占有呢?太宗皇帝沖鋒陷陣,治理天下,從不叫苦叫累,正是為了傳位給他的子孫,難道是為了傳給武三思嗎?陛下您本身就是高宗的皇后,當年高宗病重暫且讓您代理國政,高宗駕崩后,您理應還政于高宗的太子。您卻把持皇權十多年。現(xiàn)在到了您傳承之際,還用重新商議由誰繼承嗎?”聽到這里,武則天抽泣不已,命左右打開簾子,雙手拍著狄仁杰的脊背,高喊:“您不是我武則天的臣子,您是永保大唐社稷的重臣啊!”武則天召廬陵王上殿,轉身對他說:“拜國老,今日國老與爾天子!”
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一次,太后問狄仁杰,“朕想選一位優(yōu)秀人才重用,您覺得誰可以啊?”狄仁杰追問:“我不知道陛下要如何任用?”太后答道:“朕想用作將相。”狄仁杰答道:“論才華和修養(yǎng)蘇味道、李嶠應當很合適了。陛下如果您一定要選用一位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他雖然年紀大,卻有宰相之才。”很快,太后任命張柬之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太后又讓狄仁杰舉薦官員。狄仁杰就問:“前日臣所薦張柬之,還可任用?”太后答:“朕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杰答: “臣所薦的人是可以擔任宰相的,而不是司馬啊。”張柬之隨后被升任秋官(刑部)侍郎,很快就升位宰相。狄仁杰還先后舉薦了夏官(兵部)侍郎姚崇、監(jiān)察御史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shù)十位優(yōu)秀官員,后來都成為一代名臣。難怪當時人們都稱贊狄仁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法律至高無上
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二人因失誤而砍傷了唐太宗昭陵園區(qū)的柏樹。高宗龍顏震怒,要處死他們。朝堂之上,狄仁杰卻當眾反駁皇帝,堅持認為二人罪不至死,不應判死罪。唐高宗憤怒地指責:“他們二人的行為,已經讓朕成為不孝之子,必須殺了他們。”狄仁杰回答: “漢朝時有人盜取高祖廟中玉環(huán),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卻反問說:‘假如盜取了長陵的陵土,將如何按律加其罪?’盜玉環(huán)罪行只能殺盜玉環(huán)者一人。國家法律懸掛在宮門樓上,法律規(guī)定本來就有差別等次的,罪不至死而治其死罪,這沒有道理。如果今天以誤砍一株柏樹,就殺掉二位大臣,后世將如何評價陛下呢?”于是,高宗免去了二人的死罪,狄仁杰也被授予為侍御史。
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機督建宮殿,竣工后百官慶賀。唯獨狄仁杰卻彈劾宮室太過壯麗,韋機因此被免官。接著,狄仁杰又彈劾左司郎中王本立自恃恩寵飛揚跋扈,奏請將王本立交付法司立案審理。高宗下詔免罪,狄仁杰卻堅持說:“朝廷雖然缺乏人才,但不缺這種害群之馬。陛下為何要以愛惜人才為名,而置王法于不顧!如果一定要寬囿王本立,就把我貶到荒野之地,給日后忠臣作警示!”高宗無奈只好將王本立治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