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走進陜北,寫出了傳世名作《紅星照耀中國》。受限于當時的環(huán)境,斯諾并沒有機會親走長征路。他預測說,“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一部關于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49年以后,《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問世,該書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以70多歲高齡重走長征路,完成了斯諾的心愿。
談到父親的著作,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的兒子斯蒂芬·索爾茲伯里評價道:“30年后,這本書仍有再版,人們讀起來仍然津津樂道。這是一部會永遠流傳下去的故事。”
去中國寫長征成為執(zhí)念
在接受采訪時,斯蒂芬告訴新華社記者,父親對中國的興趣從孩提時代就已經開始。他說,父親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當時城里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雜貨店,他就特別喜歡。大學畢業(yè)后,他立志要當一名記者,去報道中國發(fā)生的一切。
斯蒂芬說,父親出生在1908年,在他成長過程中,世界上發(fā)生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及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他回憶道:“那個年代,作為一名記者,又對戰(zhàn)爭感興趣,就一定會對蘇聯(lián)、對共產主義和革命產生興趣,這就是當時那個時代背景造成的吧。”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曾供職于國際合眾社和《紐約時報》,并曾常駐莫斯科。他的報道基本上都圍繞共產主義展開。他崇敬斯諾,《紅星照耀中國》更是激起了他對中國的無限好奇。
斯諾一直想寫一部全面反映紅軍長征的作品,卻始終沒有機會。在和斯諾的交往中,這樣的想法也深深扎進了索爾茲伯里的心中,成了他的一個執(zhí)念。
“我父親是那種一旦有了想法就不會放棄的人,于是他開始給自己能接觸到的每一位中國官員寫信,說他想要去中國,希望重走長征路,”斯蒂芬說。
經過反復申請,1983年秋,索爾茲伯里終于得到了中國官方的批準。當年3月,75歲的索爾茲伯里攜70歲的妻子夏洛特飛往北京,開始研究和收集資料的工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