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靈璧縣副縣長李長鋒侮辱群眾“手臟”的微信對話截圖被爆出,對話中該副縣長抱怨說,“自己下鄉(xiāng)扶貧和老百姓握手后洗了很多遍還擔心臟”。目前,該副縣長已被停職,接受進一步調(diào)查處理。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知道,只有身體與農(nóng)民靠近了,心才能離的近;只有同呼吸一片空氣,心才能想同一片事情”。 反觀這位嫌棄群眾手“臟”的副縣長,群眾會更嫌棄你的心“臟”。作為黨員干部,我們只有緊握百姓之手,才能貼近百姓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圖:2015年6月16日下午,習總書記在遵義縣楓香鎮(zhèn)花茂村看望村民,并與村民親切握手。
緊握百姓之手,才能感知民生冷暖。由于長期從事勞動生產(chǎn),老百姓的手可能是粗糙皸裂的;由于沒有抵御嚴寒的衣物,老百姓的手也可能是冰涼刺骨的。黨員干部要從這透視著百姓疾苦的雙手感知民生冷暖,更思勤政為民。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剛到小崗村任職一個多月,就把全村108戶跑了兩遍,徹底摸清了小崗村的家底。村民關友林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些問題,家里更是蒼蠅哄哄叫,多得像頭毛,沈浩沒有嫌棄,在關友林家吃了飯,了解了情況,不久之后關友林家的三間平房地面全部打了水泥,全家還辦了低保和特困戶手續(xù)。沈浩看到村里友誼大道東邊2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百姓們早已怨聲載道、卻無可奈何。于是沈浩帶著群眾一起撒石子、扛水泥、用雙手把水泥漿捧到路基里,弄得全身都是泥,雙手也被灼傷了,最終這條引領小崗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終于也鋪好了。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老百姓肩并肩。”老百姓需要的,就是像沈浩這樣,能夠體察民生疾苦,還能帶領群眾走出艱難困苦的干部。聚光燈前對群眾噓寒問暖,無人之處對群眾嗤之以鼻、不聞不問的干部終究會被人民所唾棄。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知群眾冷暖、為群眾造福是各級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每位黨員干部應有的“公仆情懷”。
緊握百姓之手,才能不忘為政初心。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是什么?習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5周年的慶祝大會上說:“我們黨已經(jīng)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就是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愛”,一個共產(chǎn)黨人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民,就是讓老百姓感受到幸福和快樂。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李保國,35年如一日,奮戰(zhàn)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第一線。把太行山區(qū)生態(tài)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的他,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nóng)民脫貧致富,最終因積勞成疾,溘然長逝,留給后世的是堅定信念、堅守初心、一心為民、甘于奉獻的光輝形象。前不久,有媒體梳理了50多名貪官的懺悔錄,發(fā)現(xiàn)有14人以“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開頭,懺悔自己的貪腐墮落過程,以博取同情。這種令人痛心的反諷,恰恰印證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變也,而不可奪赤”,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真正的人民公仆,從來都不該喪失本色、迷失初心。
緊握百姓之手,才能融洽干群關系。“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給我們重重地敲響了警鐘。有些黨員干部職位坐的越來越高,心卻離老百姓越來越遠了。下鄉(xiāng)調(diào)研也只是“坐在車里轉(zhuǎn)一轉(zhuǎn),隔著玻璃看一看”,卻時常抱怨:曾經(jīng)一呼百應的老百姓,怎么就變成了“老不信”“老冷漠”“老反對”了?其實,不是群眾變了,而是有些黨員干部變了,才導致與群眾的距離越拉越遠。延安時期,老百姓用小米哺育了革命根據(jù)地;解放戰(zhàn)爭時期,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紅軍長征時期,3名女紅軍借宿一位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黨員干部坐穩(wěn)了“江山”,就開始動了以權(quán)謀私、與民爭利的心思。不管時代怎么變、環(huán)境怎么變,共產(chǎn)黨人與老百姓魚與水、唇與齒的關系不能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握緊老百姓的手,就能貼緊老百姓的心。共產(chǎn)黨人要真正做到不嫌老百姓的手臟,握一握;不嫌老百姓的茶粗,喝一喝;不嫌老百姓的話土,聊一聊,真正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邁開步子,不當高高在上的“長官”、不做走馬觀花的“看官”,才能始終保持與老百姓的血肉之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