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批判的、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必將隨著實踐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有所發(fā)現、有所前進、有所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強調,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fā)揮。列寧反對用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如果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會破壞它的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法,即關于包羅萬象和充滿矛盾的歷史發(fā)展的學說,就會破壞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一定實際任務,即可能隨著每一次新的歷史轉變而改變的一定實際任務之間的聯系。任何僵化與停滯,都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背道而馳。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及其后繼者,對已經改變的實踐進行新的理論概括,又用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發(fā)展了的實踐的歷史。因此,對待馬克思主義,切忌把它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作出的個別結論僵死化、凝固化,而應當根據不同歷史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一切真正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有品格。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歷史。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堅持解放思想,不斷審視和批判自己的觀點,超越和發(fā)展自己的理論,使得馬克思主義不斷完善。馬克思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聲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新世界。”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確提出:“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變革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時時在關注實踐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理論的同時,還滿懷信心寄希望于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立的學說。
其次,列寧堅持解放思想,從多方面補充、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列寧主義新階段。例如,列寧用“首先勝利論”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勝利論”,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在同國際資產階級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斗爭中,沒有拘泥于馬克思、恩格斯某個階段的具體論斷,而是從新的歷史情況出發(fā),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的理論,并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fā)展的事業(yè)推向前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