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永不言敗”的信念,人生成功快樂的幾率更大些
很多年輕的孩子們問我,說《長征》你主要寫什么,能不能給我說得最簡單一點,我說最簡單四個字“永不言敗”。我們要把我們?nèi)松值洚?dāng)中的“失敗”二字徹底抹掉。人生沒有什么失敗可言,有挫折、坎坷,但是你永遠不要承認你是失敗者,那是沒有出息的。有了這種精神,你的人生成功幾率可能會更大一些。
我不希望每個人都成為一個軍事專家,讀我的東西,不管是《長征》、《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還是《朝鮮戰(zhàn)爭》,不是說讓你了解每一個戰(zhàn)役怎么打的,當(dāng)然,軍事發(fā)燒友也可以有這個興趣,咱也可以交流。但是更重要的不是這個東西,更重要的是在歷史當(dāng)中吸取自己人生的營養(yǎng),使自己能活得更開朗一些、更樂觀一些、更堅強一些,培養(yǎng)自己戰(zhàn)勝一切困難,不怕挫折的頑強性格,我想我們每個人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我希望每個人都快樂,每個人都人生成功。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yīng)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中國工農(nóng)紅軍所進行的長征。讀懂了長征,就會知道人類精神中的不屈與頑強是何等的偉大的,就會知道生命為什么歷經(jīng)苦難與艱險依然能夠擁有快樂和自信,就會知道當(dāng)一個人把個體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時,天地將會多么廣闊,生命將會何等光榮。
我試圖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從對人類文明進程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角度,還原給今天的中國讀者也還原給我自己。歷史淘汰了千百萬匆匆過客,留下的是那些能夠書寫并見證人類已往生存面貌的人與事,是那些能夠啟發(fā)和塑造人類未來生存理想的人與事。我用了6年時間寫作《長征》。歷史衍生的千山萬水,生命承載的萬水千山,無不令我動容。
長征是黑暗天際間迸裂出的一道照徹大地的光亮
有讀者告訴我,他們拿著《長征》去了江西、廣西、貴州、云南、四川……因為他們在閱讀之后渴望立即動身,走向那一座座山、一條條河——遵義北面的土城郁郁蔥蔥,遍地怒放的三角梅紅得像鮮血染過,群山環(huán)抱中的小鎮(zhèn)靜謐而安然;狹窄湍急的烏江上游修建了水庫,水流平緩許多的江面上架起了連接高速公路的橋梁;婁山關(guān)依然云霧繚繞,山上高聳入云的是中國移動的發(fā)射塔……甚至還有讀者去了《長征》開篇寫到的黔北甘溪小鎮(zhèn),去找當(dāng)年桂軍對紅軍發(fā)動突襲時利用過的那條暗水溝,當(dāng)?shù)氐睦先苏f暗水溝就在小鎮(zhèn)街道的石板路下面……
而我在《長征》出版后,又去了湘江上游的道縣,那里是長征途中最為殘酷的湘江戰(zhàn)役的發(fā)生地。去道縣是為祭拜一座墳塋,那里埋著一位沒有頭顱的紅軍師長。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在湘江戰(zhàn)役中擔(dān)負后衛(wèi)任務(wù),當(dāng)中央紅軍的其他部隊渡過湘江后,第三十四師陷入國民黨軍各路部隊的重圍。拼死突圍中,全師官兵大部分陣亡,師長因為負傷被俘。在湘軍用擔(dān)架抬著他押往長沙時,他在擔(dān)架上撕開自己腹部的傷口掏出腸子擰斷了。湘軍軍閥何鍵將他的頭顱砍下來,掛在他出生的那條小街前的城門上——紅軍師長陳樹湘,犧牲時年僅24歲。
我又去了貴州遵義,駐足在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紅菩薩”的小紅軍的墓前。四渡赤水時,紅軍小衛(wèi)生員因為給窮苦百姓看病,沒能跟上出發(fā)的大部隊,被當(dāng)?shù)孛駡F捉住后殘忍殺害。百姓悄悄地埋葬了這位小紅軍。自此之后,當(dāng)?shù)匕傩罩灰袨?zāi)病,都會來到這座墳前燒香跪拜,說小紅軍是上天送來的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今天,小紅軍的墳已遷至綠樹成蔭的烈士陵園內(nèi),墓前矗立著一座雕像:一頂紅軍帽下是一張稚氣的臉,小紅軍的頭微微垂著,望向懷里抱著的一個垂危的孩子。這座雕像已經(jīng)被摸得閃閃發(fā)亮,當(dāng)?shù)匕傩斩颊f摸一摸能卻病消災(zāi)。小紅軍是廣西百色人,自幼跟隨父親學(xué)醫(yī),12歲參加紅軍,是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二營的衛(wèi)生員,名叫龍思泉,犧牲那年剛滿18歲。
所有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紅軍官兵,心里無不向往著沒有苦難的生活,這種向往令他們不畏艱險、前赴后繼、舍生忘死,盡管他們倒下的時候、鮮血流盡的時候,每個人都年輕得令我們心疼不已。
長征是黑暗天際間迸裂出的一道照徹大地的光亮。
回首長征,我們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英雄主義。無疑,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不敗皆源于此。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國革命才得以取得勝利,中華民族才得以歷經(jīng)苦難而生生不息,中國就有希望爭取到光明燦爛的未來。
長征永存人類史冊。(作者系著名作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